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体育

世界杯·花絮

世界杯记者手记D26:伏尔加河,我见过你凌晨3点的模样

2018-07-10 07:12:1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圣彼得堡7月9日电(记者 王牧青)写完俄罗斯出局的赛后采访,已是索契早晨9点,睡1个小时,打车去机场,飞2个小时到莫斯科,再打车1个小时换机场,飞圣彼得堡,抵达已是晚上9时。这种节奏,是笔者这次世界杯之行的常态。

  能不能坐火车?可能不赶趟。以索契到莫斯科举例,坐火车耗时28个小时左右。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坐高铁要4小时,但车票早已售罄。世界杯期间,如果想尽量多地报道比赛,履行“记者应在现场”的目标,飞机转场,几乎是在俄罗斯唯一的选择。

  太多次,在登机口门外、或者飞机舱内,挂着媒体证件的各国记者歪七扭八地睡成一团。乌拉圭淘汰葡萄牙的夜晚,几名乌拉圭国家电视台记者,决定在机场内的酒吧里喝一杯。伴着晋级后的兴奋,酒精,是一种奢侈的刺激。

  夜路不堵车,也有幸见证了每天只有4小时黑夜的夏日俄罗斯。在圣彼得堡,夜里的天空没有一秒是漆黑的,城市灯光和球场的射灯开足马力,天空变幻着神秘的彩色;在下诺夫哥罗德,北方的天际总露出一小片光亮,沿球场的方向望去,宽阔的伏尔加河静静地流淌。

  索契是个例外,太阳8点落山,5点升起。但在黑海岸边,烧烤和啤酒持续到凌晨3点以后。这样一来,留给黑夜的时间,恰好也是1个多小时。

  幸运见证的,还有机舱内不同国家的球迷。墨西哥球迷爱唱歌、阿根廷球迷爱微笑、德国球迷总是一脸严肃——或许是与成绩有关。

  必须提一句英国球迷,自从俄航飞机降落时乘客鼓掌的说法传开后,英格兰球迷每班飞机必鼓掌。一位来看球的澳大利亚球迷说:“看吧,他们又要鼓掌了。英国人的幽默。他们觉得自己很幽默。”

  终于,笔者抵达圣彼得堡,结束了世界杯期间在俄罗斯的最后一次飞行。至今21个比赛日,笔者现场报道了18场比赛,飞行23次。机场,住所、球场,三点一线的生活,足够充实。

  或许也有错过,比如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哥萨克人旧址,比如萨马拉城里著名的芭蕾舞剧院、比如距下诺夫哥罗德球场近400米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但想一想,在世界杯的背景下,远远眺望,可能是属于足球的独特观赏。

  收获和错过,总以辩证的关系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里,不经意间的获得,往往比错过的更加珍贵。笔者见过凌晨3点俄罗斯的不同城市,漂移的跑车、醉酒的大汉或者沉默的伏尔加河。(完)

编辑: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战车”熄火 回炉重造

  • 优势栏目

    钢铁意志 “战车”重铸

  • 优势栏目

    全民健身嘉年华在昆明开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