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法治

马尔萨斯与李嘉图关于谷物法的论争

梁发芾
2020-06-23 10:52: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就谷物法进行了激烈争论, 始终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他们提出的一些论题,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英国于1815年《谷物法》实施前后,古典经济学家之间就谷物法进行了激烈争论,马尔萨斯与李嘉图是代表人物。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认为“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人口增加的速度要远远快于粮食增加的速度,人们总会面临食物匮乏的危险,所以农业应该受到谷物法的保护。李嘉图则对马尔萨斯的观点进行了猛烈的批驳,反对谷物法,力主自由贸易。

  两人争论的焦点之一是,谷物法是否造成工资率的增长,因而影响整个英国工业竞争力。李嘉图通过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福利水平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废除谷物法的理由。他认为,在劳动生产率既定的情况下,利润率与工资率呈反比。他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和《关于对农业的保护》(1822)中都反复强调工资和利润的这种对立关系。基于这样的逻辑,他认为谷物法限制了谷物的自由进口,使粮食价格上涨,工资提高,导致农场主、制造商和商人的利润减少,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马尔萨斯则争论说,工资除了受谷物价格的影响,还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利润除了受工资的影响,还受社会总需求的影响。要提高社会的盈利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有效需求,而不是像李嘉图主张的那样以降低工资的方式来提高利润。对谷物的适当保护,不但可以促使资本和劳动向农业部门流动,使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而利润上升,而且可以增加对工业品的需求,从而提高工商业的利润水平。

  争论焦点之二是,怎样认识和对待地主阶级。根据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地主阶层的利益是与整个社会利益相对立的,地租上涨对于社会是有害的。不过李嘉图并未在道德上对地主阶层进行非难指责。他认为,地主阶层利益与社会一般利益相悖,是地主“所无法控制的情况的结果”,是“自然趋势的结果”。李嘉图认为,地主阶层与社会利益相悖虽无可责备非难之处,但他们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为了自身利益,竭力反对谷物自由贸易。

  马尔萨斯被认为是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他认为地租的上涨不仅使地主获得了利益,而且也会使整个国家富裕起来。地租上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国家繁荣和财富增长的“最确定的标志”。他还根据有效需求理论,得出结论认为地主是有效需求的主要来源,财富增长不能仅仅依靠生产,“单是生产力,不论巨大到什么程度,是不足以保证财富在适当程度上的增长的”,还需要有对商品有效需求的不同提高与其配合。因此,必须要有一个为数巨大的消费者阶层,而就这一阶级而言,“地主无疑是居于前列的”。此外,马尔萨斯还赋予了地主阶层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承认,地主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是分不开的”“还有一个不容怀疑的历史事实,即我们当前政体和让英国人民长期以来所特别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的最初形成以及后来的維持和改进,主要是因为土地贵族。”总之,马尔萨斯主张用谷物法保护地主阶级的特殊利益。

  争论焦点之三,关于国家安全。马尔萨斯对谷物自由贸易心存疑虑,认为即使在和平时期要实现真正的自由贸易,也完全超出了一国的能力。当谷物有任何短缺时,由于关乎生存手段,谷物输出国出于猜忌和恐惧,很少会允许本国谷物自由出口。如果英国开放港口的话,法国将成为英国最主要的谷物进口地,但如果这一来源像在拿破仑战争期间那样被突然切断,英国将无法很快找到能够替补的出口国,从而导致谷物价格更加剧烈也让民众更加痛苦的变动。他因此认为,安全比财富更重要,一个国家如果将农业的供应寄托在外国身上,遇到战争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处境就会很危险;对谷物贸易的放开应该是渐进的,谷物价格陡然惨跌,会引起农业的极大衰退,造成社会动荡。

  李嘉图反驳了马尔萨斯一再援用的国家安全威胁论。李嘉图认为,人们的两种担心,即担心一旦发生战争,敌对国家会终止对英国的惯常供应;或者即使不发生战争,国外歉收时,将会缩减出口,使英国粮食供应不足,都是不必要的。他分析说,若谷物出口国禁止谷物出口,则其谷物价格会大跌,引发“毁灭性的灾难”;而且已投在土地上的资本要突然撤回也会使其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国际贸易分工一旦形成,突然改变这种分工秩序,改变商品的流向,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即使敌对国也不会轻易禁止谷物出口;只要广泛自由的国际贸易秩序形成,一个国家的歉收,可以由另外国家的丰收而补足。

  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分别被认为代表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立场,就谷物法进行了激烈争论,始终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他们提出的一些论题,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财税学者)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