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大连金普新区在开放中坚定前行
大连市金普新区坐拥海港,毗邻日韩,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2019年,金普新区生产总值达2242.8亿元,占辽宁省的9%;进出口总额2774.3亿元,占该省的38.3%。
金普新区是辽宁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新区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在位于大连市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的“新日本工业团地”上,记者看到日本电产(大连)公司新工厂项目主体已经竣工。在这里,将建起员工数量达1000人规模的新能源汽车马达研发中心。
1992年,大连兴建了中国第一个大规模土地包片开发项目“工业团地”,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集中成片开发,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普新区功能区之一)得到土地出让金收入,获得滚动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基础设施工程,创造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
“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更坚定了我们在大连投资发展的信心。”日本电产(大连)公司总经理五十岚一嗣说,作为最早来大连投资办厂的外资企业之一,企业健康发展28年,去年日本电产集团决定投资500亿日元在金普新区建设以纯电动汽车用驱动马达研发和生产为主的新工厂,同时引进配套厂家,建设“新日本工业团地”,并计划在今年2月初完成配套标准厂房项目(一期)EPC总承包项目开标。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为项目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为了如期开标,金普新区开辟“绿色通道”,相关部门派人核验交易现场人员身份、检测体温、现场消毒。终于在2月7日按计划开标。
“从固定资产投资奖励、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进驻企业优惠,新区专门为新日本工业团地量身打造了8条扶持政策。”大连金普新区党工委委员赵东说。
金普新区对外开放的良好态势坚定了企业的投资信心,今年,在疫情防控期间,日本电产集团将投资规模追加至1000亿日元。
机构改革先行先试
眼下正在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金普新区上下正加紧实施以“重塑体制、重塑产业、重塑功能、重塑品牌”为目标的园区法定机构改革。
“紧张、兴奋,充满干劲儿,特别珍惜机会。”刚刚竞聘上岗的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财政金融局副局长郭长源,是有海外留学经历的90后,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充满了信心。
金普新区开展“去行政化,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全新探索,除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为公务员身份外,其余人员为法定机构工作人员,不再对应行政级别,不保留原身份。在全员聘任、竞聘上岗、实行任期制的基础上,推行末位淘汰制。同时自主决定内设机构及岗位设置,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岗位占比达80%,突出金普新区的经济发展职能。改革前,金普新区各类园区工作人员2000余人。改革后,园区员额核减至290名,精简比例高达85%。
同时,金普新区紧抓商事制度改革。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在金普新区挂牌以来,率先推出“24小时线上审批”、176项职权“一章审批”、“无障碍、不干扰”审批监管等举措,探索检疫证云签发、符合性认证、货物委内加工、全球中心仓、乙类非处方药品经营等新模式。
今年上半年,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3358家。其中,新增外资企业40家、内资企业3318家、注册资本超亿元企业31家。
在开放中坚定前行
8月24日,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在金普新区揭牌。大连市市长陈绍旺表示,大连将充分利用开放优势,全力创建中国北方自由贸易港,切实担负起“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任务。
金普新区现有企业近8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6000家,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100余个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0家,其中外资企业387家,已经形成了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港航物流等六大产业集群。
赵东表示,金普新区提出“在大连‘产业结构优先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走在前列,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金普新区将强化新区统筹管理,赋予园区更大发展自主权,剥离社会事务,保证园区轻装上阵;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赋予的政策权限,积极进行各项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通过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整合,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东北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前沿阵地。
在金普新区,陆地上,中欧班列风驰电掣;海上,世界各地集装箱货轮繁忙地往来靠泊起航。未来,金普新区仍将在开放中坚定前行。(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