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在焦柳线二家河站至后坪站区间978公里600米处的二号隧道入口上方就安装着一套北斗位移监测系统。此处山体结构脆弱,有几处巨大孤石,曾因暴雨发生过一次较大水害。这套系统利用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传感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结合,测控地质变化,把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消灭在萌芽状态。
“3D模型数据库大大避免了人力爬山、下河,提高了我们的防洪检查效率。”今年入汛以来,电子地图、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大显身手,防汛抗洪已从过去依赖“人盯人”“用眼看天气”等传统方法,逐步转向运用智能新技术,借力“慧眼”观天象,做到主动预防,精准防洪。
在成都、武汉局集团公司,无人机、超声波地质雷达探测仪“上天入地”,检查不留死角,病害尽收眼底;地质雷达检测挡墙病害、开展隧道敲击检查,设备“健康状况”尽在掌握。
在上海、南宁局集团公司,防汛人员借助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实时动态掌握区域雷达云图、天气预报、台风路径、实时雨量、水害地点等信息,为科学防洪提供准确数据。
铁的意志、铁的担当
筑牢防汛抗洪的铜墙铁壁
入汛以来,铁路防汛战一仗连着一仗,每一仗都是“硬骨头”。啃下这些“硬骨头”离不开科学决策,离不开科学技术,更离不开铁的意志和担当。
每逢危急时刻,党组织都是坚强的战斗堡垒。全路各级党组织把做好铁路防汛救灾工作作为组织力战斗力的磨刀石和试金石,在防汛抗洪最前沿构筑起一道道冲不垮的红色堤坝。
各级党组织召开战前誓师动员会,成立党员突击队1.8万个。21.8万名党员干部参加抗洪大会战,2.1万名党员干部迎着滚滚洪流靠前指挥,在大风大浪大雨中带领职工群众沉着应战、破浪冲锋,挺起了御洪抵浪的钢铁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