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车辆段南宁动车所检修班组副工长裴德堂,有个很牛气的外号——“动车检修百科全书”,90后的他,被同事们誉为班组生产的“顶梁柱”、急难险重任务的“定海针”,是动车检修这支年轻队伍的“领头羊”。
深夜的南宁动车所,是最忙碌的,一列列动车组“回巢”,等待检修。检修班组副工长裴德堂跟往常一样,对班组职工进行班前布置,29岁的他,已经在一线岗位“打磨”了7年。
短短7年,他从“门外汉”进阶成了业务“大咖”。回忆这一路走来,裴德堂说既艰难又充满惊喜。2013年8月,裴德堂入路,成了一名动车人。2014年5月,裴德堂获得了动车组机械师培训资格,奔赴成都,到西南交通大学进行脱产、封闭式的动车组机械师理论学习。
回所后,为了弥补自己理论知识与实作的严重脱节,裴德堂转变学习方式,开始有针对性地增强业务知识。上班时,他除了做好日常的检修任务,一找到休息的“空隙”就虚心地向老师傅们请教。“问题哥”成了他的标签,老师傅也被他问到“词穷”。
对于裴德堂来说,在动车的业务知识中让他最吃力的是电路图。电路图方面,他没有任何基础,电路图上那密密麻麻的走线,让他昏花迷乱。他听从老师傅的建议,先摸清电器元件的原理,从简入难。面对动车的高精尖技术,他自学本科课程,苦学业务知识,硬是将《E27、E28检修维护手册》、《CRH2A、CRH380型高速动车组电器原理图》、《动车组作业指导书》等书籍翻烂,在工作中不断将理论与实践一一验证,写满了共12本4万多字的学习工作笔记。
“书上学到的理论跟实干总结的经验结合起来,掌握小技巧,这才是最好用的。”这是裴德堂的学习心得。就着这股“金刚钻”的劲头,裴德堂从“学得精”走到了“干得好”,逐渐成长为检修班组中的骨干。
所谓“独木不成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初试管理岗位的裴德堂所在班组全是青工,无论是业务还是年龄都十分年轻化。为了帮助大家快速熟悉动车检修作业流程,裴德堂充分利用青年职工可塑性强、学习力强、创造性强等特点,他与新职青年签订师带徒协议,组织开展技术业务授课,通过持续性的开展技能培训与学技练功活动、打擂竞赛等手段,激发青工“争强好胜”的斗志。另对技能薄弱的青工进行着重培训,充分运用VR视频、网络答题、考试通关等类似“游戏”手段来充分调动大家学习技术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其中逐渐提升青工们检修作业的安全意识、规章意识、标准意识,从而真正达到以学促进,以标促优的目的。
“裴工平时传授一些检修技巧的时候,经常用幽默搞笑的例子,让我们容易记忆且印象深刻。如在讲解检修头罩间隙是不能大于5毫米时。他说,人不喜欢张开嘴,风往你嘴里吹,这样是很难受的。动车速度很快,如果有高速的风吹过来的话,一定也很难受。”南宁动车所地勤机械师罗继忍说。
从车辆设备风险要点检查到常用故障处理,从必看、必指、必呼、必画“四必”作业法标准化示范到动车重联解编流程演示,通过具体形象的操作和幽默风趣的比喻,他的教学方式不仅让班组职工业务水平提高了,还调动起大家学业务的兴趣,增强了班组职工的执行力、凝聚力。如今,裴德堂带的32名徒弟已经成为广西动车的技术骨干,6人取得工人技师称号,3人走上管理岗位。
裴德堂敢于跳出舒适圈,挑战自我。2018年,经过层层选拔,他代表集团公司参加了全路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团体第二的好成绩,其中,在CRH2A统型动车组车型竞赛中,他取得参赛车型的第一名、个人全能第三名的好成绩。裴德堂也先后被获“全路火车头”奖章、“全路青年岗位能手”“百年五四广西榜样”“全国铁路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改革创新创效,裴德堂在路上。他善于总结提炼处理故障的经验,带头成立“青创先锋”工作小组,带领青年骨干攻克动车系列疑难故障,获全国铁道团委授予“裴德堂创新青仝工作室”命名,组织研究攻关 的研磨子更换工具,由原来拆装一个研磨子需要3~5分钟,缩减至30秒,比原来用时缩短了约90%的时间,每检修一组动车组大约可节约20分钟,极大的提升了检修效率。同时,工作室先后攻关了动车组头灯、影视屏、隔离锁等常见故障,梳理作业项目工具清单15项,优化作业检修项点达30余项,制作工具辆份配送小车,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动车组检修节省物料成本近二十万元,充分发挥了“青”字号先进集体的示范效应。
敢拼才会赢,裴德堂用实际行动重新定义了“自信”的含义,那是建立在长期努力、坚持、钻研之后,被实践证明了的能力。
“知识无涯,也没有天才,再全的‘书’也是脚踏实地,一字一句写成的。”裴德堂笑着说。(杜雪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