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公益

创新扶贫模式,这里的贫困户变股东

2020-11-03 10:45:48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黄 杰

  福建省莆田市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科特派+企业+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蹚出一条“技术造血”的扶贫之路。

  11月1日,天气渐凉,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的仙门四季采摘园仍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四季有果”,更有“奇珍异果”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光游客,年收益逾百万元。

  “采摘园发展特色农业,我用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拿股金,加上平时在采摘园打工,每年收入3万多元。”该镇贫困户朱世萍喜滋滋地说。她心里感激的是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莆田市科技情报所所长林章武及其团队,正是他们带领农民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让当地众多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在科特派的推动下,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据莆田市科技局副局长方金强介绍,近年来,该市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科特派+企业+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组织一批科特派活跃在田间地头,在贫困村建立示范基地,开展贫困户适用技术培训等,帮助贫困户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蹚出一条“技术造血”的扶贫之路。

  家门口就业,贫困户成了技术骨干

  “火龙果不耐寒,晚间一定要将大棚中的薄膜放下。”在仙门四季采摘园里,林章武正忙着查看“京都一号”火龙果长势,手把手指导果农秋冬果树管护知识。

  “阿武你看,按你指导的方法通过补光催花,这边的花开了很多!”见到林章武,正在火龙果田垄里忙碌的企业技术骨干朱世萍笑着迎上去。这位曾经的精准扶贫户,如今说起农业“行话”来头头是道,打理果树更是娴熟。此前,朱世萍与在读大学的儿子相依为命,靠低保金年收入仅6000元左右。在林章武的技术指导下,她成为采摘园一名技术人员,实现增收。

  看着一项项新技术在村里“生根发芽”,采摘园负责人朱国宝也感慨良多,“我们想发展农业但缺少技术,感谢林所长的团队送来了‘及时雨’。”2017年,林章武带领团队调研市场上采摘园发展模式后,指导仙游县六合院农业开发公司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台湾火龙果、晚熟青枣等先进品种,建起绿色生态的水果采摘园。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林章武提醒其不忘回馈社会。该企业主动向镇政府扛起当地10户贫困户的扶贫工作,安排每户一个劳动力在企业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经过3年来的运作,仙门四季采摘园已经成为莆田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和龙华镇精准扶贫基地。

  “科特派深入基层一线,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改变部分贫困户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风气,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方金强说。

  看到村民们学习技术尝到了甜头,原来靠领低保金、养老金、种植粮食作物为生的龙华镇红旗村贫困户朱玉锦,也学习起了果树栽培技术,在林章武介绍下,负责采摘园日常管护工作,获得每月稳定收入。

  以点带面,区域产业实现持续“造血”

  “还是科技人员有‘两下子’,这批品质差的枇杷树,经过专家矮化、嫁接、品种改良后,目前长势良好,部分已开花,明年的收成有盼头了!”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金清为福建省科特派、省农科院果树所郑少泉研究员竖起了大拇指。

  李金清种植枇杷已多年,家里30多亩枇杷常年亏损。后来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情况有所好转但成效依旧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缺劳力、缺技术支持、缺品种改良问题。刚开始,白沙镇党委书记张国顺建议李金清接受新品种枇杷嫁接,他一直担心有风险。经过张国顺多次入户劝说,李金清才下定决心尝试新品种。

  郑少泉介绍说,李金清家果场山势陡峭、果园田间管理不便,加上其家庭劳动力缺乏等,要实现致富奔小康,单凭嫁接新品种是不够的。于是,郑少泉带着团队免费为他嫁接800株“三月白”“香妃”等优质白肉枇杷,还无偿提供技术咨询、打通销路渠道,协助完成果园地路网建设等。如今,得到众多利好的李金清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

  莆田市枇杷栽培面积大、产量高,是中国枇杷的四大主产地之一。作为该市枇杷种植大镇,枇杷采收曾是白沙镇农民日常收入的主要渠道,但近几年因目前种植的枇杷品质低下、价格低廉,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郑少泉团队到来后,帮助李金清带头示范,在经过半年多的研究、论证后,在白沙镇田厝村打造了40亩的优质白肉枇杷新品种示范基地、澳柄村打造了20亩的枇杷产业升级科技精准帮扶示范基地,预计亩产量可达800公斤,每亩纯收入3万元左右。

  “科特派以点带面,通过典型示范带动,逐步推广嫁接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乡村振兴。”涵江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结成“共同体”,贫困户变股东共享发展

  “没想到这把年纪还能成为企业的‘股东’享受分红。”福建省级贫困村、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港南村贫困户杨如玉感叹道。年过花甲的她,家庭生活艰难,如今以政府产业扶贫资金9000元保本入股海岛人家水产公司,享受企业每年1100元红利,加上在企业的务工收入,家庭年收入增加10000元以上,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企业发展壮大,是贫困户产业脱贫增收的重要保障。秀屿区是海带养殖的主产区,每年海带干品产量16万吨左右。由于当地传统海带加工技术落后,造成产品附加值低、品质无法保障,渔民丰产不丰收。

  2017年开始,福建省科特派、莆田市水科所高级工程师翁俊发带领当地渔民开启了产业复兴之路。他和团队协助企业,在港南村建立海带养殖示范基地100多亩,带动当地渔民100多户从事海带、紫菜养殖业,辐射养殖面积达到1000多亩,渔民年增收1000多万元。

  企业发展壮大后,也反哺社会。在镇政府推动下,海岛人家公司与当地3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协议,由企业吸收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参与项目实施;按协议,企业优先为贫困户家庭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并共享固定产业分红。

  在莆田,在福建省优秀科特派、莆田市农技推广站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许伟东推动下,2016年仙游县绿源蔬菜种植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吸收茅益贤、陈秋萍等8户贫困户产业入股,提供每月500元的股权分红;莆田市农科所科特派团队服务指导兴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广山村实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先后引进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50多个,吸收3户重点贫困户和5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基地,享受年化收益12%固定分红,稳定特殊贫困人群家庭收入。2019年,莆田省、市级科特派共服务农户7409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65户;在市级科特派后补助立项的9个项目中,贫困户参与的项目有4个。

  莆田市科技局局长张福清认为,科特派在仙门、澳柄、港南等地的技术扶贫实践,不仅使贫困户们能够实现家门口就业、领取固定工资,还能成为企业股东,每年分红等,真正实现“脱贫梦”。通过科特派的“技术造血”,打通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节点,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建设新样板,是新时代关于乡村振兴计划模式的有益新探索。

编辑:卢云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追梦火焰蓝

    11月7日,“追梦火焰蓝”网络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在北京启动。此次活动由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主办,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承办,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协办。

  • 聚焦第29个全国消防日

    2020年11月9日是第29个全国消防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两年来,以灾情为动员令,以险情为冲锋号,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 中工说案

    法官说法: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热点推荐

  • 红美人柑橘进入采摘季 游客纷纷入场体验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红星街道在山后家庭农场举办了一场红美人柑橘采摘尝鲜节,进入11月中旬,红美人柑橘已进入成熟期,不少游客入场体验采摘柑橘。

  • 辽宁台安:设施农业助增收

    近年来,辽宁省鞍山市台县积极安引导当地农户发展大棚果蔬种植,丰富当地农产品种类,拓宽农业从业人员增收渠道。金秋时节,当地果蔬大棚里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

  • 爱牙知识宣传进工地

    在9月20日全国爱牙日来临前,中建三局一公司华东分公司组织医生来到工地,为农民工开展免费牙齿健康检查和牙齿保健知识宣传。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2020登顶珠峰

    • 优势栏目

      聚焦全国防灾减灾日

    • 优势栏目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