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e网评]反思“云断案”:舆情是舆情,案情是案情

来源:中工网
2020-07-28 13:46:44

  刚刚过去的一周,“杭州女子失踪案”一直热度不减,每天都有相关新闻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

  “一觉醒来老婆不见了”……如此离奇的案情足以激起不少人的兴趣和关注。诸多网友“福尔摩斯”上身,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展开了一波波讨论,颇有几分“全民云断案”的意思。

  有的致力于深挖、起底“失踪”来女士丈夫的过往,有的担心其女儿的心理阴影和未来成长,有的直指其丈夫“嫌疑最大”“就是凶手”,还有网红跑到出事小区搞直播……

  7月25日上午,谜底初步揭晓——杭州市公安局披露,来女士系遭其丈夫许某某杀害分尸并扔化粪池,许某某已被刑事拘留。

  至此,“失踪案”成了“有预谋的杀人案”。

  而舆论的关注还在继续,南宁爆出了一起女子失踪多年的案件,当地警方表示已成立专案组……

  互联网时代,这种对热点案件的“云关注”“云参与”甚至“云裁判”,并不稀奇。舆论的持续关注也确实推动了不少事情的水落石出,有的还经历了多次反转。

  这种关注是对真相的关注,对个体权利和生命的关注,也是对法治的关注。

  这种关注对执法、司法机关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敦促,使其必须全力以赴,在最短时间内交出一份案件侦破的答卷。同时,舆情中充斥的种种猜测、真真假假的消息,也需要警方给出权威的回应。

  应该厘清的是,舆情是舆情,案情是案情。

  舆情与案情之间有交集、有碰撞,但案情不应为舆情所左右和牵绊。越是“网红”的案件、越是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越需要执法的给力、公正,越需要确凿证据堆积而来的真相。

  舆情可以五花八门,但破案只能坚守法治。

  此番杭州女子失踪案,尽管舆情复杂多变,但警方没有被打乱节奏,始终在按自己的思路出牌,坚持无罪推定,不预设结论,努力追查证据、细节,遵循证据的指引和指向;逐一排除各种可能性,不断缩小侦查范围,锁定侦查重点和方向;用完整的证据链撬开当事人的嘴。

  这是法治应有的套路,也是处理所有“网红”案件应有的态度和原则。

  实际上,早在2012年公安部下发的《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就明确要求,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开涉及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案件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以及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大决策。

  来某某失踪案发生后,引发舆论热烈围观,这显然属于“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案事件”,杭州警方召开新闻通气会,全面细致介绍案情,对于及时消除公众疑惑与社会恐慌,有着积极意义,也是实现客观、公正执法的应有之义。

  随着基因比对、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随着监控设备的布局,以及智慧城市的推进,公安机关破案尤其是破命案的效率大大提高。

  近年来,不少10多年前甚至20多前的积案、命案得以侦破,一方面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恰恰证明,警方一直在努力作为,不抛弃、不放弃。

  颇为巧合的是,就在这两天,“南京一女大学生在青海失联,警方以人口失联不是刑事案件未予立案”一事进入公众视野。随着南京警方、格尔木警方的接连回应,“不作为”的误会得以澄清。

  一桩热点案件的“云关注”热潮褪去,留下的反思不少。今后,类似的“云关注”“云断案”估计还会出现。分清案情是案情、舆情是舆情,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案件的侦破,应该是公众共同的期待。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