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世界会开出怎样的花朵?
上海诞生了全国首个聋哑人快递团队,他们从最初语言沟通困难、一天只配送几十件,到如今日均派单200件。
与普通人一样同工同酬,靠派送件数结算薪资。可以想见,看似普通的快递工作,对于这样一群人来说有着怎样的不易。
每一个普通人平淡的上班、下班,对于特殊人群来说,可能都是难以企及的奢求。
我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聋人博士、重庆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副教授郑璇就曾介绍,对于聋人大学生来说,聋校教师这个职业是比较符合就业预期的。但按照目前相关法规,聋人从教在普通话和体检方面存在政策障碍,因此丧失了获得教师资格证的资格。
“定向就业”尚且困难重重,对聋哑人乃至更多的残障人士来说,从事一份社交度极高、融入社会更深的工作,更是一份极大的挑战。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要看这个社会对弱者的态度。
近年来,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包容和照顾强了不少。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盲道的铺设、地铁站轮椅的升降等细节的设计,大大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但说到更深层次的关怀,比如实现残疾人的自食其力、同工同酬,阻力仍然不少。
在现实中,企业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现象,并不鲜见。影响企业形象、影响工作效率、担心残疾员工人身安全等,都是企业常见的说辞。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聋哑人快递团队的出现才难能可贵。
但是,他们也有许多的困难需要去克服——因为敲门声音过大、打电话不接等原因,他们常常被投诉;为方便投递,还需要同事帮他们提前录好语音。
这无疑需要各方更多的包容,需要社会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每一个残障人士就业,都需要政府、企业、家庭、社会等各方的努力和付出。
在深圳、南京等地出现了喜憨儿洗车行。喜憨儿是心智障碍者的统称,包括自闭症、唐氏综合症、智力障碍、脑瘫等患者。洗车是一件比较简单的工作,但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也充满挑战。洗车行除了雇用这些年轻人外,还需要雇用特教老师和专业的洗车师傅,这样一来,成本上去了,喜憨儿洗车行多处于勉强维持状态。
不管是聋哑人快递团队,还是喜憨儿洗车行,都是企业自发的探路行为,我们在为他们尊重、助力残障人士劳动权益而叫好的同时,更应该不断总结这些特殊的探路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得与失,不断地弥补不足,为特殊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一旦一个行业条件成熟,可以在全国其他地方推广,惠及更多的残障人士。
社会在进步,勇敢站出来为自己争取更好生活的残障人士值得我们点赞。但应该看到的是,他们的身后还有不少沉默的残障人士。他们在就业方面还面临着各种现实困境。
让残障群体有自食其力的机会,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尊重。而这,也考验着我们的社会该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