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喝奶茶又怕胖?量身定制的“无糖奶茶”来了;
想喝可乐怕成“死肥宅”?“零度”“半糖”给你放飞自我的理由……
一边大吃二喝,一边不长胖甚至还“掉肉”,是很多人的“美梦”。形形色色打着健康理念的减肥食品应运而生。
01
据央广报道,最近,声称“长达6小时饱腹感”“一餐丢掉700卡”的代餐食品火了,甚至成了网红食品,包括代餐奶茶、代餐奶昔、代餐粉、代餐棒等,受到不少减肥人士的青睐。数据显示,我国今年的代餐市场将突破百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200亿元规模。然而,目前代餐食品市场尚未有严格的国家标准,仅依靠要求相对宽泛的团体标准生产,鱼目混珠,不乏乱象,如违法添加“有利于减肥”的违禁成分等。
代餐,简单理解就是用一些不是饭的食品代替饭,让人吃饱但却不会营养过剩导致肥胖。代餐食品早前多出现于医学领域特定疾病患者的食谱中,比如糖尿病患者、肠胃病患者等,相关科室医生配合治疗方案制定营养计划和代餐配方,目的是在满足人体必需营养元素的前提下,配合治疗疾病。
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减肥塑形成为更多人的追求,此类概念的产品越来越受追捧,成为商业和资本的新宠。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4.5万家相关减肥企业,上半年,新增4028家。
此外,网红直播带货、电商平台推介、手机应用软件算法推荐等,充斥代餐食品广告。信息的无缝触达,让目标人群更容易“试一试”。
02
传说中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要成真了吗?
“用没营养的东西饱腹,何必呢?”这条获赞颇多的网友留言,指向问题的本质:代餐食品究竟能否减肥?能否长期食用?
专家告诉我们,靠代餐食品减肥,不靠谱。
多数代餐食品只能维持人体所需的最基本、最必要的营养元素,而其他多元化营养需求则难以被满足,长期食用会导致热量入不敷出和营养不良,严重时影响免疫力,为疾病入侵大开方便之门。从消保部门抽检测评结果看,不少代餐食品的营养成分与标签标示值不符,其中不乏知名大品牌。
一则悲剧是,据澎湃新闻网报道,2019年2月,浙江宁波一名年轻女性为了减肥而食用代餐食品,最后出现肚胀、肝区疼痛等症状并发展为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做了肝移植手术才保住性命。
靠代餐走减肥的捷径,最后竟差点送了性命,尽管是个案,但它提醒更多人要三思而后行。
03
其实,安全指标合格的代餐产品并非一无是处,不必一棒子打死。比如辅助正餐,充当饱腹的食物,配合运动来达到减脂目的等。不少人之所以成为其拥趸,就是因为合理食用后收到了一定减肥效果。
事实上,对于这类新兴的减肥食品,公众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我们在想减肥时总问“吃什么能减肥”?事实上,吃与减肥在很多情况下本是一对矛盾,若代谢消耗不增加,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越吃越胖。不劳而获式、边吃边瘦式的减肥,恐怕都是一种幻觉。
减肥而不减健康,应当是底线。减少热量摄入只是一方面,形成规律的运动习惯、构建均衡的营养饮食更重要。
另一个问题则更紧迫。据报道,目前国内外都没有强制和专门的代餐食品相关标准,国内产品绝大多数采用固体饮料标准,而今年1月开始实施的由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代餐食品团体标准,相应指标浮动范围过大,缺乏针对性——代餐食品都光速狂奔了,监管的鞋子还没穿上。穿什么鞋、怎么穿,需要有关方面加紧应对。
还有,代餐市场犹如脱缰野马,不乏“另一场资本游戏”的担忧。标准不完备而市场已瓜分,某种程度上看,与当初共享单车乱象相似。混乱的市场会竭尽全力满足人们各种“想得美”的梦——你瘦没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了某些人苗圃里一茬又一茬的“韭菜”。潮水退去,风口上起飞的“猪”登高跌重,“裸泳”的公众成为资本游戏的炮灰。这样的闹剧,真心希望越少越好。
能量守恒定律不会惯着任何人。减肥塑形,唯一铁律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另外,正经吃饭,真的不香吗?至少还有仪式感和大快朵颐的满足感。不说了,龚先生去喝杯茶压压惊。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