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少年 - e网评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e网评】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少年

来源:中工网
2021-02-09 13:02

  龚先生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日前,一群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的合唱,持续刷屏,燃爆全网。

  这其实并不是他们首次“触网”,更早时候,一部记录他们青春和当下生活的纪录片《往事如歌》,也曾热播,相关讨论还登上过热搜。该片在2020年12月26日的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选中,获得“最佳系列纪录片奖”。

  但老人们此次在央视网络春晚的表演,反响之热烈,超乎寻常,更出乎节目组和他们本人意料,一天之内,点赞达1300多万,短短两天,播放量超过4亿。

  “酷”“帅”“硬核”“热泪盈眶”,这是网友评论提到最多的词。

  清华大学官方微博连续4次转发了合唱视频,并留言“皓首少年心,不负当年情”“热泪盈眶!”“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也发表热评:50多年前,一群少年踏入清华校园,朝气蓬勃;学成后,他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无怨无悔。如今,当全网为这群平均年龄74岁的“合唱少年”沸腾时,我们便明了:“少年”二字,不问白发,只问心境;无关年龄,只关热爱。因为热爱,岁月带给他们的不是惊慌,而是光芒。这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永是热血少年!

  为什么一个业余老年合唱团的表演会如此打动人心?

  “74岁”“学霸”,这两个标签显然是重要的。老实讲,从艺术的角度,老人们的表演并非完美,但观众显然并未去苛求他们的完美,观众被打动的是老人们在舞台上自然、快乐、年轻的模样——白衬衫,红领结,配黑色西装马甲西裤,挽着袖子,在台上即兴跳跃。他们还“碰巧”唱了一首年轻人的歌,歌中有句英文歌词,“Say never never give up / Like a fire“””(说永不放弃,要燃烧起生命的火焰),让老人们回望了青春,也一定会让今天的年轻人心中格外受用。

  “看了爷爷和奶奶们的表演,我们再也不为将来变老而恐惧了!”这是央视一位年轻女导演看完节目彩排后的感言,相信也是无数网友的心声。

  不平凡的2020年流行一个词,叫做“年龄焦虑”,一大波电视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还有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等,便是此种社会心绪的集中体现。

  而在这群可爱的老人面前,人们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年龄焦虑,他们依然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笑容灿烂,歌声悠扬。他们也毫无印象中“学霸”的拘谨刻板,而是在轻歌曼舞中让人忘记了他们曾是从前的“天之骄子”。

  可以设想,如果他们不是去唱一首少年的歌,如果他们不在舞台上以这样一种姿态去呈现少年感,我们就很有可能看不到当下这个现象级的视频,虽然他们依然是那个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合唱团。

  ——这就是共情的魅力。好的艺术、高品质的艺术是需要共情的。

  这也让龚先生想起去年“五四”青年节同样刷屏的B站宣言《后浪》,著名演员何冰使尽浑身演技,解说词对年轻人百般讨好,可惜最终激动的大多是前浪们,后浪们似乎并不领情,那原因在龚先生看来也极简单——年轻人需要真正的共情和理解,而不是空洞的赞美。

  “为什么我们老人聚在一起唱歌?我们心里有一种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因为爱,我们奉献自己宝贵的一生;因为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刘西拉团长的话,换做另外一场场合,或许只能叫说教,但在那个舞台上,人们却感同身受。

  世界上,总有些情感能够穿越时空,打破年龄界限,直达人的内心深处。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艺作品中,找到这些情感的表达和显现方式,我们就更容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尊重,理解与融合。

  我们这个社会总会存在代际差异甚至代际冲突,不同年龄群体之间总会存在某些隔膜、误解甚至相互中伤。所谓“中年油腻”,所谓“老人变坏,坏人变老”之类,均可为证。这让人有些沮丧,但并非无解。尊重彼此的差异,寻找彼此的共情,不同年龄群体完全可以和谐相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少年。这个少年无关年龄,只关热爱。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那个少年,留住那个少年。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