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e网评】读书破万“卷”(juǎn),请相信阅读的力量

来源:中工网
2022-04-23 11:29

  龚先生

  今天,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开幕。今天,也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

  前两日,龚先生看到一份当当网联合易观发布的国民阅读洞察报告,发现这届年轻人读书比通常想象中“更狠”。报告显示,从阅读的频次看,近60%有读书习惯的用户每周阅读3天以上;从阅读时长来看,有近30%的用户每日保持了2小时以上的阅读;而在这部分阅读人群中,90后、00后分别占比30.3%、23.3%。由此看来,这届年轻人读书的能力远超想象,至少情况比一直有人担心的“现在年轻人不怎么读书”要好很多。

  “大部分时间是在刷手机吧?”很多网友并不认可这个数字。

  拜托,都2022年了,还在纠结是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就OUT了。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被访者更喜欢在通勤时间阅读,其中多数人更喜欢在乘坐地铁、公交车或者飞机等交通工具时看书。即便是仅有两小时的自由休闲时间的工作日,仍然有48%的被访者愿意花费一半以上的休闲时间用于读书。

  为什么在忙碌、喧嚣、浮躁的生活中,还有人想要读书呢?

  龚先生看来,那些在百无聊赖之时拿起的书,或许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对自身带来帮助。

  别把这话简单理解成“读书改变命运”的励志说教。快乐、慰藉、休闲、抵御焦虑,这些非功利的目的,可能才是读书的最大益处——让我们足够强大来抵御生命旅途中种种不期而遇的变故。

  2020年,来自湖北的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表”上写道:“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

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表”上留言。图源:央视网

  这件事当时引起不小轰动。无工可打、正要黯然回乡的吴桂春也因此迎来一番新光景。在没有被关注到的年月,在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眼中,读书是为了在人生的艰辛之外,找到心灵的愉悦和平静。读书,能温暖一个人的心,也能温暖一座城市。

  而第一个将这张照片发到网络上的网友李老师,与吴桂春的人生轨迹不同。他也出生在贫困地区,但一路读到博士,现在是一名大学教师。生活在同一城市,常去同一所图书馆,但他们并不认识。不过,阅读没有辜负李老师,也没有辜负吴桂春。他们都在读书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意义,爱上了一座城市。

读者在国家图书馆阅读大厅内看书学习。新华社记者  陈晓根 摄

  读书,无碍学历,也无关职业。

  龚先生采访过很多一线劳动者,阅读给这些劳动者生活带来很多改变。通常,阅读与他们的生计并不搭界,但也正因为不搭界,在他们的人生中,阅读才显得更为重要。

  战胜北大才子、折桂中华诗词大会的快递员雷海为,用点滴时间在书店蹭书看,回到宿舍,默背默写,靠着这种原始的方式,一年背诵800首诗词。那时的他并不知道有中国诗词大赛,更不知道自己会因为背诗而改变命运。但他依然在读书当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灵魂的安妥。

  一位打工诗人曾对龚先生说,阅读对他的生活没有多少改变,但确实使他的内心得到提炼与升华,让他懂得对家庭、对人生的责任,不至于放纵沉沦。

  作家梁晓声说过:“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读一本好书,就会对你产生影响。”如果不去纠结功利的目的,便会释然于读书是否“有用”这个话题。

快递员雷海为在工作间隙读书。图源:央视网

  对很多人来说,阅读是精神追求,是锦上添花,是糖,是生活中的一点甜。

  对另一些人来说,阅读可能是生命的光亮,是雪中送炭,是盐,是生命的必需品。

  是糖是盐,各种滋味只能靠自己去品读。

  读书能否破解生命中的焦虑,能否破除生活中的各种“卷”,这事也得靠自己去体会。

  世界读书日的宣言里写道:“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龚先生相信,阅读从不会辜负每一个爱阅读的人,阅读是有力量的。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