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记者 黄加佳
堆云
从北海公园南门入园,迎面便可看到矗立在琼华岛上的永安寺白塔。红墙、绿树、碧水、白塔,似乎一直是北海的经典画面,亘古未变。其实,白塔是清顺治年间才建成的。在此之前,琼华岛上的地标性建筑是建于元代的广寒殿。
明永乐年间,国都刚刚从南京迁到北京。一日,永乐皇帝朱棣带着孙子朱瞻基游览北海。朱瞻基这样形容当时的琼华岛:“北京之万岁山在宫城西北隅,周回数里而崇倍之,皆奇石积叠以成,巍巍乎、矗矗乎、峭峻削,盘回起伏,或陡绝如壑,或嵌岩如屋……”可见,当时的琼华岛几乎都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
游览中,朱棣看着琼岛上的太湖石,语重心长地对孙子说:“这就是宋代的艮岳石,北宋因它亡国,金人不引以为戒,还千里迢迢地把石头运来;元人更追求奢华,重蹈覆辙。你一定要吸取教训。”
虽然,朱棣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但仍挡不住后代帝王造园的热情,特别是明嘉靖帝和清乾隆帝手笔最大,甚至有人笑言北京城内的景观十有六七都是这两位皇帝在位时建的。
北海中的“昆仑”石,也是艮岳遗石。背面刻着乾隆的诗:飞阁流丹切颢空,登临纵目兴无穷。北凭太液平铺镜,南接金鳌侧饮虹。冬已半时梅馥馥,春将回处日融融。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后署:悦心殿即景作。图片由张凤梧提供
科研人员在取样。图片由张凤梧提供
北海公园园长祝玮说:“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大自然高度结合的产物。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移天缩地在君怀’即是她的真谛所在。造园者通过对大自然真山真水的感悟和‘因借’把中国诗、书、画的意境,儒、释、道的哲理,用叠山理水的手法营造、表达出来,在成就中国古典园林特质的同时,也彰显了其天人合一的思想载体作用。造园虽然昂贵,宋徽宗甚至付出了亡国的代价,但是后世帝王仍抵御不住园林的魅力,前赴后继地投入到造园活动中。”
“中国古典园林的掇山叠石艺术,宋徽宗的艮岳园无疑是一个高峰,而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乾隆时期又进入到南北园林的另一个高峰期。巧的是,这两个高峰期的叠石技艺都在北海园林中有所体现。”
去过北海的人都知道,连接琼华岛与团城的永安桥,南北两端各矗立着一座牌楼,靠近琼岛的名为“堆云”,靠近团城的名为“积翠”。
这两个牌楼始建于何时,没有明确记载,但至少在明嘉靖年间就已经建成了。明代皇帝经常赏赐大臣游览西苑,很多人都留下了关于西苑的游记和诗。明嘉靖五年,翰林编修马汝骥与大才子文征明也被“赐游西苑”。马汝骥在“西苑诗”的题跋中提到了“堆云”“积翠”二牌楼。由此推断,至少嘉靖之前它们就已经竖立在这里了。
北海公园文物科负责人岳明告诉记者,“堆云”形容的是琼岛上奇石堆叠的样子,“积翠”则是形容团城里茂盛的植物。
艮岳石属于南太湖石,在阳光下呈青白色,远远望去就像浮在天空中的一块块云朵。不过,现在琼华岛上的植物太茂盛了,岛上许多建筑和景观都淹没在植物中,已经看不出“堆云”的效果了。
植物丰茂的确是看不出“堆云”效果的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认琼华岛上的艮岳遗石也确实比金元时期少多了。
岳明告诉记者,目前北海的艮岳遗石主要分布在白塔山南坡,最典型的代表是永安寺正觉殿月台两侧石阶、楞伽窟和矗立在引胜亭、涤霭亭北侧的“昆仑石”和“岳云石”。
正觉殿后的石阶是用艮岳石堆叠而成,台阶夹在云朵一般的叠石中,犹如通往仙界的阶梯。石阶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石洞,也是用艮岳石堆叠成,石形纤瘦怪异,棱角毕现,玲珑透剔,完美地诠释了太湖石瘦、漏、皱、透的特征。
再往北走还有三个砖券门,券门内东西连通,状若石窟,因此得名楞伽窟。楞伽窟内外也都是用艮岳石堆砌而成。石窟内外,层层叠叠,嶙峋突兀,置身其中宛如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当年艮岳园的神韵。
岳明指着一组叠石中一块发黄的山石对记者说:“这种颜色发黄,孔洞比较小的是采自房山的北太湖石。”
太湖石分为南太湖石和北太湖石。南太湖石产自太湖、洞庭湖等水中,又称水石,由于水流几万年的冲刷,形成天然大孔洞,颜色为灰白色;北太湖石产自山地,比如京郊房山山区,俗称干石,表面呈苍青色或黄色,孔洞密但是比较小。
宋徽宗为艮岳收集的奇石多为南太湖石。由于皇家审美的推动,许多民间园林也追逐造型奇异的南太湖石。千百年来不断采集,使南太湖石资源日益枯竭。清代修建大型皇家园林时,已经很难收集更多新的南太湖石,只好用北太湖石代替。
不过,清朝统治者显然更钟情南太湖石,琼岛上的艮岳石被移出主要有两次。
第一次是康熙二十年(1681年),为了修葺南海瀛台,清内务府从白塔四周移走艮岳石若干。到底移走了多少呢?时人高士奇在《金鳌退食笔记》里描述:“辛酉冬,运是山之石于瀛台。白塔之下仅余黄壤,宜多植松柏,为青葱郁茂之观。”
第二次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奏折提及,拆白塔西边南太湖石377块修宁寿宫院内石山。
虽然不能确知,历代修园子从北海移走了多少艮岳石,但北海的艮岳石肯定比最初营建时少了很多。白塔山北坡几乎都是后补的北太湖石。
科研人员用X光谱分析仪获取取样点数据。图片由张凤梧提供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对所取的石样磨片。图片由张凤梧提供
“寻亲”
很多历史文献都记载,北海的南太湖石就是宋徽宗的艮岳遗石,但仅限于文字记载,有没有科技手段可以证明呢?2019年,北海公园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合作,启动了北海公园艮岳石岩相分析与研究项目。
项目负责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张凤梧告诉记者,这一项目的启动,源于2016年北海公园建园850周年的专家座谈会。会上,著名古建筑学家王其亨、孟兆祯提出,北海有850年的历史,比元大都的历史还要悠久,但能够见证北海历史的实物佐证却不多。如果能有与北海历史相当的实物佐证,既可以提升人们对北海悠久历史的认知,也有利于厘清北海发展的历史脉络。
可是,北海经历金、元、明、清四代帝王的不断拆改、修葺,早已看不出建园之初的模样,到哪儿去找最初的实物佐证呢?专家们说:“文献里不是说,北海的南太湖石就是宋徽宗的艮岳遗石吗?可以用岩相分析的手段,把北海的南太湖石和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艮岳遗石进行对比,看看它们的亲缘关系。”
张凤梧对记者说:“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艮岳石指的是宋徽宗艮岳园中的石头。艮岳园中的石头有很多种,既有产自太湖的南太湖石,也有其他种类的赏石。南太湖石外貌特征比较明显,天然孔洞比较大,颜色呈灰白色,简而言之就是‘瘦、漏、皱、透’。从宋徽宗留下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他画的赏石大部分都是南太湖石。从艮岳园中运到北海的艮岳石可能有很多种,但这次我们主要分析的是其中的南太湖石。”
“物体是由元素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反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热、失重、红外光谱等技术手段,观察和分析岩石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看看北海的南太湖石与散落在河南开封龙亭公园和各大江南名园中的艮岳石,是不是来自同一产地。”
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取样。开封龙亭公园原址便是北宋皇宫所在地。明代这里为周王府花园的煤山,清代在此修建万寿宫时,煤山被埋在龙亭殿下面。后来,在维修大殿时发现了两块艮岳遗石。这两块出自艮岳园原址的奇石,应该说是最确凿无疑的艮岳遗石了。研究团队从龙亭公园的艮岳遗石中获取了6个样本。
除此之外,江南名园里的太湖石也是取样对象。
金兵南下时,一些刚从太湖中采来的太湖石,没来得及运到汴京便被遗弃在途中,还有的是后来从艮岳园中散失到民间的。江南流行民间造园,这些太湖石被当地文人、名士收集起来,成为江南园林中的珍贵景观。研究团队先后在网师园、留园、拙政园、狮子林、寄畅园等5所江南名园中取了样。
几年前,北海公园也曾与一些著名园林联络过,想从这些园中的太湖石取样,进行对比研究。可是,当时各家园林反应都不太积极,但这次不一样,一听说是北海艮岳石的研究项目,大家都积极参与。
张凤梧告诉记者,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0年之后国家陆续召开了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在此之前,人们对文物的态度只是通过文献研究与实物调查,这次会议之后,“科技文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以前,人们对给文物做科学分析还有点抵触,现在给文物做科学检测变成了文保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献给出信息就那么多,而且存在主观判断,科学分析是客观的,所以很多单位都希望给自己的文物做一次系统的科学检测。”张凤梧说。
从《西苑北海艮岳石岩相分析报告》可以看出,此次研究从取样到分析是非常严谨的。工作人员先选取类型取样对象,拍照记录取样的位置,再标定取样的位置是哪块石头的哪个位置。进入实验室之前,科研工作者们先用手持元素分析仪对样本表面的元素构成进行采样,做一个初步的科学检测。然后,再用500倍、甚至几千倍显微镜看它的元素构成,从不同层级研究样品的物相特征和元素特性。为了预防取样位置特征不明显,科研人员在每个地方都会取三块样板。
此次研究中,科研团队共取了40个样本。研究发现,北海太湖石与江南名园、开封龙亭公园中取到的样本,元素组成比例基本维持在一个区间范围内,可以判定为同一类型岩石。艮岳石为代表的南太湖石与北太湖石、青石,在岩相上明显不同。由此可见,北海艮岳石确实来自宋徽宗的艮岳园。
艮岳石是北海乃至古都北京城市发展史的重要见证。北海公园艮岳石岩相分析不仅从科学的角度将北海太湖石的历史与来历进行了考证,也从科学角度解释了它的起源。
张凤梧说,这次对北海艮岳石的研究,只是他们通过科学方法溯源北京城建城史的第一步。
上世纪九十年代,颐和园进行昆明湖清淤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次非常详尽的地下沉积物测试。那次科学分析,不但搞清了北京西郊昆明湖水系的形成年代,而且揭示了西山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成果非常丰富,是文化遗产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见证。
在金代,北海只是一个离宫,而元大都的皇城则是以太液池为核心营建起来的。众所周知,今天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北海可以说是北京城的原点。在北海做地下探测,是研究北京城的营建史的重要一步。未来将进一步借助科技手段探明北海的秘密,将北海乃至北京城的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
“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乾隆皇帝在北海御苑游览时,摩挲着艮岳遗石,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艮岳石既代表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峰,又寄托了人们对王朝更替、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如今艮岳遗石穿越千年静卧在白塔山上,等待人们发现更多的故事与传奇。
近日,“守望兰亭 · 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福建入展作者作品展”在三坊七巷普霖书院展出。书法爱好者观展 陈楠摄据介绍, 本次共有43件作品入展,入展数量位居...
黑龙江日报8月30日讯 29日,以“醉美新区印刻国博”为主题的“国博城杯”第一届书画摄影艺术大奖赛开幕。本次大赛共设20万元奖金。据了解,本次大赛由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