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代表委员建议——

今日关注|厚植工匠精神沃土 推动能工巧匠竞相涌现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3-07 07:39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郝赫 陈晓燕 王维砚

  “近年来,我国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人才。但总体上还是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数量上供不应求,质量上仍待提升。”作为一名扎根生产一线34年之久的“大国工匠”,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江南有色金属焊接班班长姜涛在谈及制造业人才缺口时,深有感触,“技术工人的技能和素养会直接影响我们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进而影响企业乃至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挥洒汗水,奉献智慧。如何厚植工匠精神的沃土,为劳模工匠传承技能和精神搭平台、建舞台,推动更多能工巧匠竞相涌现,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汇聚强大动能,创造新辉煌,迈向新征程。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姜涛代表注意到,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摇篮”,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招生难的形势依然严峻,职业教育发展还有不少“梗阻”。

  “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但社会对其一直存在偏见。”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在调研中发现,由于考试制度、薪资水平、招考对象等原因,尽管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其吸引力仍然不强。

  姜涛代表建议,从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拓宽职业人才发展通道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享受同等发展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原党组成员李守镇在调研中发现,有些企业担心职工培训投入是“为他人做嫁衣”,部分一线工人则担心培训影响工作和收入。

  “职业教育肩负着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是做强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李守镇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和产业工人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比如,运用财政扶持、税费减免等激励政策,激发企业自觉承担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主体责任意识;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集群和在线学习社区,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等。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白云电器董事长胡德兆则提出,产教融合是支撑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通过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投入职业教育、激发民营企业发挥生力军作用、建立产教融合企业分级分类及退出机制等方式,激发多元市场主体参与产教融合,推动建立高质量产教融合体系。

  制定“大国工匠培养计划”

  “在芯片、高端数控机床制造等‘卡脖子’领域,我们不但缺基础研究高端人才,更缺生产一线高端人才。”在苏华委员看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需要科学巨擘,能工巧匠也非常紧缺。

  “现在,90后、00后等逐渐成为产业工人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人流动性强,而持续稳定的供给和培育是需要过程的,工人稳产业才能兴。”胡德兆委员说。

  苏华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等不约而同地建议,制定实施“大国工匠培养计划”,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具体而言,苏华委员则建议,瞄准培养顶尖技术技能人才,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聚焦航空航天、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国防军工等先进制造关键领域以及国家紧缺领域,遴选部分高水平职业院校,创新招生考试形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拔一批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技术技能水平拔尖的学生。

  孙德宏委员提出,面向全国各行各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技能型人才。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工匠培养、表彰、宣传制度;全国总工会负责组织实施国家级“大国工匠”培养表彰及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并指导各级工会组织具体实施本级工作。“大国工匠培养计划”项目入选者应作为重点优秀人才进行管理,并在奖励资助、技能交流、专项培训、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劳模工匠发挥作用机制

  作为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胡德兆委员指出,当前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的浮躁心态客观存在,导致一些企业不愿做实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存土壤有流失倾向。

  “要让更多人认识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这需要解决技能人才上升通道问题,让劳模和工匠人才有用武之地,并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待遇保障。”胡德兆委员建议,加强职工创新教育,在企业推行首席技师制度,设立技能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形成人人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氛围,提升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

  多位代表委员也指出,要为劳模工匠传承技能和精神搭平台、建舞台,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引领更多劳动者树立起“择一行、终一生”的职业理念。

  苏华委员建议,办好国家、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各行各业培养工匠型领军人才、劳动模范。同时,大力支持技术能手等群体领办“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中工网北京3月6日电)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