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现场·我在我思】环保成为人人自觉,才是真时尚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2-18 07:34

  陈华

  一辈子靠水吃水的老渔民在响应国家“渔民上岸”政策后,并未“解甲归田”,而是组织了一支“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日日在巢湖支流边巡逻,努力阻止每一滴流向巢湖的污水。

  “往昔巢湖养我,今日我养巢湖。”老渔民们对巢湖的“反哺”,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到的妈妈杀鸡时的场景——彼时,她总会用刀在泥地上划个十字,口中念叨着:“小鸡小鸡你别怪,你是养家的一道菜”,仿佛是在表达一种歉意……

  某种角度上,这两件事存在着共通之处,即人们在习惯于接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当保有一种朴素的感恩。

  生命的演绎,不能不以消耗一定的能源作为前提,人类作为能源消费的“大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知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道理——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寡人之民不加多”的疑惑时就曾有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巢湖边的老渔民姜清泉,守着一湖碧水,天然地比生长于不毛之地的人们少了些衣食之忧,如果再勤劳些,生活富足并非难事。然而他显然算不上富足,并非因为不够勤劳,而是他没有“一门心思”把勤劳放在捕鱼上。

  巢湖捕鱼季从每年6月中旬一直持续至冬天,期间至少有两个月,渔民们要与猝不及防的蓝藻打交道。眼睁睁看着一夜间冒出湖面的成片蓝藻,姜清泉心里难受,他不想打鱼,一心只想着打捞蓝藻,甚至不惜为此少挣很多钱。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环保自觉。

  我觉得,所谓环保,不是一味回避资源利用,亦非一定信奉极简主义,而是最大化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避免掠夺性破坏和竭泽而渔的短视。

  不论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还是生物链理论,人类在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在促进某种“循环”,而这种“循环”有良恶之分。为善去恶,善莫大焉。姜清泉并不回避捕鱼、“杀生”,他只是觉得,如果现在不呵护好巢湖,总有一天他们什么鱼也打不着。

  或许正是源于这种“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的念想,姜清泉的环保自觉是扎根内心、一以贯之的。他当渔民时如此,上岸之后“护湖”愈甚。他组织的志愿服务队“一天也闲不住”,他将那些“沽名钓誉”者全部排除在了服务队名单之外。

  并非人人都有这样的自觉。

  同样是在巢湖边,野钓者屡禁不绝。每到夏季,河面上不时冒出几股气泡,然后飘起一片油污一样的东西,那是野钓者抛下的饵食腐烂形成的,一些野钓者还可能随手丢下烟蒂及各种塑料包装袋。老渔民们并不反感钓鱼者,他们反感的是钓鱼者只知“取”而不知“予”的不自觉行为。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图方便、或为享受,有着不少与环保行为背道而驰的借口:在超市购物结账时随手买个塑料袋叫习惯,随身携带环保袋就不习惯;把垃圾随手丢进最近的垃圾桶叫习惯,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并付诸实践就不习惯……

  环保看似大命题,实际上与每个人的生活点滴密切关联。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文化,需要每个人从改变生活中一些与环保理念格格不入的坏毛病、小习惯做起,也需要一些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人。

  从环保自觉的角度看,60多岁的老渔民姜清泉,恰恰是时尚的。期待环保成为人人自觉,期待这份时尚被更多人效仿和追求。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