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刘颖余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分数只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分数远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校外培训广告满天飞,‘制造焦虑、贩卖焦虑’”,日前全国两会上,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和教育界委员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直言不讳。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对校外培训乱象,同样深表担忧,“教育培训的本质是教育,大量‘烧钱’进行营销宣传的做法不可取,建议这些机构少做广告。”
校外培训乱象并非自今日始,但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疫情催生各类学习APP与线上学习平台大规模涌入市场,也给有关部门的监管和治理带来更大难度。在过去的一年,来自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教育培训消费投诉明显增多,知名培训机构关门、消费者预付费打水漂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针对一些在线教育砸钱营销、野蛮生长的乱象,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认为,这“完全将教育引向了商业化,教学引向了套路化,学习引向了刷题化,评价引向了考试化,学生学业负担、家长经济负担成为压在就学子女家庭的‘两座大山’。”
如果说这些偏离教育本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在制造教育焦虑、贩卖教育焦虑,有失偏颇,但它们至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事情还有更复杂的一面。长期以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等观点甚嚣尘上,家长、老师唯考试分数是瞻,学校大考连着小考,学生不是在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身陷这样的教育生态,人们又怎能不焦虑?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对于教育的焦虑,就是对于学生分数的焦虑。如果老师、学生及家长对于分数没有正确的态度,焦虑就是一种不易摆脱的常态。
那么,我们今天又如何看待分数?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一番话冲上热搜,“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也赢不了未来大考。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是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在唐江澎看来,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分数只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分数远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好的教育一定和焦虑无关,相反,它应该能在无声处,给每个人以人文、精神的滋养,让人免于浮躁,让社会和谐美好。
解决教育焦虑问题,一方面,需要完善有关法律,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必要的整顿和监管,“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另一方面,还要均衡教育资源,强化学校育人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发挥中小学校在课外教育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减少中小学生对校外培训的依赖。同时,还需积极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性看待青少年的成长成才。
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每个老师、家长,每个从事教育、关心教育的人,都应强化一种认识,尤其要大声告诉我们的下一代: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