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e网评】学会鼓掌,而不要总是去熄灭别人的灯

来源:中工网
2021-08-25 14:15

  龚先生

  8月20日下午,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凤凰湖新区,一名女童不慎头部卡入小区铁门空隙中,进退不得。路过的市民高先生询问情况后,让旁边一名女童拿手机拍摄记录,自己上前帮助女童从铁门中成功脱困。

(高先生救人视频截图)

  视频被发到网上之后,高先生却因在救人时的托举动作触及女孩隐私部位,被不少网友怒怼:“手是有意的吧?都放到哪了?”更有甚者开始“人肉”高先生。

  高先生感到很委屈,表示问心无愧,说自己也有儿女,救人的时候根本没想那么多。

  一桩本来正能量满满的民间紧急救助,却将热心施救者推入了道德的深渊。

  仔细看视频就会发现,在试图将女孩拉出的过程中,高先生始终没有很好的着力点,被质疑的动作实属不得已为之。退一步说,如果他心中有鬼,就不会让旁边的女童拍下救人全程,还发布在网上。

  最近被淹没在网络暴力口水中的,还有江苏扬州一位90后女孩。在扬州面临严重疫情时,女孩拿出全部积蓄向医院捐赠一辆负压救护车,以此为家乡抗疫贡献一份力量。就在网友纷纷点赞的同时,另一种声音却在网络出现:“打肿脸充胖子?”“没必要,不提倡!” “医院不缺这辆车!”“送她五个字,冲动是魔鬼”。

  不久前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广州叶先生驰援郑州,为市民免费维修被水泡过的机动车。回到广州后,郑州暴发疫情,叶先生主动联系医院自费隔离,但他穿防护服被救护车带走的画面被人拍下上传网络后,一些网友责怪他“把病毒带了回来”。

  挑剔指责、妄加揣测、道德鞭挞,类似的好人善举何以屡屡遭遇“见光死”?“键盘侠”们为何屡屡不惮以最大的恶意评判那些来之不易的凡人善举,让热心肠者背负道德压力和心理负担?

  其中,可能有网友并不了解情况,只是简单粗暴地从众、跟风评论,只为单纯寻求表达快感;有些人则是别有用心,为了博眼球、赚流量而故意制造话题、槽点,将挑刺、吐槽、带节奏进行到底,追求的就是煽风点火后“大面积垮掉”的轰动效应;还有些人则是满满的酸葡萄心理,整天一副见不得别人好、怼天怼地怼“出头鸟”的变态样子。

  走出“好人难做”的怪圈,需要全社会对好心人给予最大的善意和包容、理解与支持,而非拿着放大镜去观察好心人的每一个毛孔,吹毛求疵地去挖苦、攻击和指责。

  从民法典中“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到不久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医师法草案,拟明确规定医师在公共场所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再到多地通过增加见义勇为条例中的免责条款来鼓励见义勇为,最大程度地实现紧急情况下救治他人的特殊豁免。可以说,千方百计为好心施救创造便利和条件,扫清阻碍见义勇为的主客观障碍,全社会在不懈努力。进一步说,当网络围观轻易演变为网络暴力,面对“键盘侠”屡屡恶语伤人甚至绑架公众心态,我们也该好好反思:面对好人善举,怎样才是网络围观的正确姿势?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对那些好心做好事的普通人来说,身边可以没有鲜花和掌声,但不能没有善意与包容,做事的方法或许不专业、考虑或许不周全,但那份赤诚和真心弥足珍贵。 

  “做好鼓掌的观众,不必熄灭别人的灯”。在新闻下的留言评论中,有网友如是共勉。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别让网络暴力成为阻碍凡人善举的痛点。

  呵护珍贵、良善的助人之心,请从“嘴下留情”开始,从多一分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开始。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