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从长征出发地再启程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3-02 04:02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曹玥 梁玉栋 孙方慧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在江西于都集结休整,10月17日至20日傍晚,红军8.6万余人顺利从于都河北岸8个主要渡口过河,从此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开始了。

  如今,站在长征渡口,“长征,从于都出发”的主题雕塑高耸矗立,于都河平静流淌。历经87年沧海桑田,长征出发地于都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一草一线编织鱼水深情

  “打草鞋的步骤很简单:把草打软理顺、搓麻绳、编织、穿绳、修剪……”冬日午后,暖阳倾洒,《工人日报》记者在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见到了正在打草鞋的老人肖南斗。他双手粗糙,坐在打鞋凳上,身边摆放着稻草与草鞋耙,正向游客讲解着打草鞋的步骤。

  肖南斗打草鞋的手艺和工具传承于他的父亲肖昌传。1934年10月11日开始,红一军团抵达于都县段屋乡,部队在寒信村附近休整补充并进行思想动员。

  “父亲说,那时候的红军很艰苦,他看到好多人打着赤脚,便招呼着村里人一起帮忙打草鞋。”在肖传昌的带领下,寒信村中10来个村民通宵达旦为红军打草鞋,6天时间打了几百双草鞋。

  如今,许多游客离开寒信村的时候,都会把肖南斗打的草鞋当作纪念品,甚至还有人从网上“代购”他打制的草鞋。“现在会打草鞋的人越来越少,没事的时候我就坐在祠堂前打草鞋,告诉大家当年红军就是穿着这样硬邦邦的草鞋,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在于都的许多地方,为红军打草鞋是当时常见的场景。如今在于都河畔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有一面墙是用80双草鞋勾勒出来的中国地图。

  纪念馆讲解员告诉记者,草鞋是当时军民情深的一个缩影。为了保障红军顺利渡过当时有600米宽、波涛汹涌的于都河,当地老百姓调集了几百艘船供红军使用,更有百姓捐献出家中的门板、棺材板用来搭建浮桥。那时苏区老百姓常说,“最后一块布送给红军做衣裳,最后一碗粮送给红军做粮食。”

  “人人都是红军后人”

  “我的五爷爷会在哪里?”采访中,丁观称老人总是在不停发问。

  丁观称是一名红军后人。当年,他的爷爷兄弟几人都跟随革命队伍长征去了。出发前,丁观称的五爷爷告诉家里人,自己是跟随着卫生队走在队伍的后面,安全得很。但随红军出发后不久,家里人再也没有收到五爷爷的书信。后来,红军烈士证明书送到家中,写着五爷爷“北上无音讯”,可家里人至今坚信五爷爷“安全得很”。

  在于都,有很多人像丁观称一样,始终不知道家人的去处。1934年从于都出发的8.6万余人中,于都籍红军战士就有1.7万多人,可以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位于都人。新中国成立后,于都幸存下来的红军战士,只有277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讲解员钟敏也是一名红军后人。如今,她以一名讲解员的身份,每日向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于都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从事讲解员20多年来,钟敏带出了一支业务过硬的讲解员队伍。“讲解员队伍里人人都是红军后人,大家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先辈的故事。”

  讲解员身份之外,钟敏还担任了学校里的义务辅导员。在她的影响下,许多学生来到纪念馆担当讲解员。目前,纪念馆共有小红星讲解员100多人,最小的只有6岁。这些孩子已义务讲解上千场,得到各地游客的点赞。

  打响“长征”品牌

  长征源学校、长征路……走在于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与长征有关的元素。近年来,于都县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打造“长征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成立于2010年11月的长征源合唱团,由来自全县70多个单位、企业的160多名业余歌唱爱好者组成,大部分团员是红军后代。

  每周三晚上,长征源合唱团的艺术总监、指挥邹伟民都会准时出现在排练现场。作为一名85后,当身边朋友热衷于听流行歌曲时,邹伟民却对红歌情有独钟。“我们这块土地上有太多红色故事,从小听着长大,红色基因已经印刻在我的血液里了。”邹伟民告诉记者,在合唱排练和表演中,他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于都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曾向荣也是合唱团的一名成员,他表示:“在我看来,我们不仅是一个合唱团,更是一支宣传队、一支轻骑兵、一支战斗队,为弘扬长征精神、播撒红色种子不遗余力。”

  至2020年12月,合唱团开展公益演出465多场。《长征组歌》是他们的保留曲目,合唱团计划,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他们要完成《长征组歌》520场巡演。

  目前,于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六个一”模式,即一个“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一首《红军渡长征源》,一堂“微课堂”,一个“长征源合唱团”,一支“长征源宣讲团”,一群“小红星讲解员”。数据显示,2019年,于都全县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688.5万人次,红色旅游收入达56.87亿元,同比增长61.2%。

  2020年,包括于都在内的赣南苏区114.3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老区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责任编辑:王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