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载人航天:逐梦太空,永无止境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9-19 05:14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原标题:载人航天:逐梦太空,永无止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古人的梦想,在今天变为现实。梦想成真的背后,是彪炳史册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第一次天地往返,杨利伟把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第一次出舱行走,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步;第一次手控对接,刘旺以漂亮的“太空十环”成功搭建起中国人的太空家园;第一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为广大青少年播下了科学与梦想的种子;第一次中期驻留,景海鹏和陈冬顺利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住上了属于中国人的“太空之家”……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篇章,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完美收官,历史跨越

中秋阖家团圆日,航天英雄凯旋时。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首飞完美收官。

神舟飞船首次快速交会对接,首次进入自己建造的空间站,最长时间的太空驻留,最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这是中国航天又一个崭新的刻度。

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573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

3个月来,神舟十二号完成了在轨组装建造、维护维修、舱外作业、空间应用、科学试验以及空间站监控和管理等一系列任务,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

这距离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首次遨游太空仅仅过去了18年。

18年,中国实现了从载人航天到空间站时代的跨越。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员先后11人、14人次飞向太空,巡游68天,绕地飞行1000多圈,行程4600余万公里,创造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奇迹。

按计划,2021年到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将完成11次发射、3次舱段、4次货运、4次载人,到2022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白手起家,梦想成真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

“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综合国力的标志,要坚持不懈地、锲而不舍地去搞。”这一天,党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白手起家,开始昼夜攻关;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大漠戈壁,顶烈日冒风沙,开建载人航天发射场;面对测试发射没有工作流程的窘境从零起步,十几个人组成的课题组全国奔波调研2000多个日夜,设计出全新的测试发射工艺流程……

1999年11月20日,历史的脚步走到了一个辉煌时刻。

这一天清晨,西北大漠深处。6时30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火箭院”)研制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一号飞船腾空而起,奔向太空。次日凌晨,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

这意味着,中国航天用短短7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走过的路。

2003年11月7日,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杨利伟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得“航天功勋奖章”。

此前,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第一次实现载人航天。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钟、行程近60万公里……杨利伟与神舟五号飞船一道,在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漫漫征途上,刻下了属于中国人的数字。

探索太空,永无止境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空前的社会大协作体系。

遨游宇宙太空,难忘启程之艰。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三人三舱的设计方案;为打造托举神舟飞天的神箭,运载火箭设计制造人员开展了近千项技术攻关,让长征2号F火箭成为享誉世界的“金牌火箭”;建设载人航天发射场,采用中国特色的总体技术方案——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运输、远距离测试发射,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一系列新技术、新创造、新成果,都是中国航天人创新攻关的智慧结晶。

其中,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有力地支撑了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顺利实施。

张智是“金牌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第四任总设计师。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后,发现飞行过程中存在一个令航天员难以忍受的8赫兹振动。张智作为专题组副组长,组织专家一起收集数据、确认机理、开展试验,最后确定了解决方案。经过一系列设计上的改进,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为我国可靠性最高的火箭。

2020年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张智荣获全国劳模荣誉称号。“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是我人生中的最大幸事,所以要把工作做好。”他说。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过程中,有成千上万名像张智这样的航天人扎根在平凡的岗位上。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他们的名字不为人知,他们的心血,凝结在数十万个零部件与元器件上。

探索广袤无垠的太空,是中国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载人航天精神,是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的一座精神丰碑。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