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北大荒精神 黑土地上铸就的精神丰碑
这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一年的粮食产量,能为1亿多国人提供一整年的口粮。然而在七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无数中华儿女带着必胜的信念,扎根北大荒,开启了一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拓荒进程。
七十多年的光阴里,几代北大荒人的接续奋斗,让曾经的“北大荒”变成了如今被称为“北大仓”的黑龙江垦区。他们也用青春、汗水乃至鲜血、生命,培育和锤炼出了不朽的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地处高寒地区,因“荒芜”得其名。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1947年起,一批批人民军队从战场走向荒原,建立了一个个农场。
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原院长 高跃辉:(建立)农场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建设粮食工厂,生产粮食支援前线,同时,也是培养干部、示范农民,为解放以后农村的发展建设积累经验。
当时的北大荒没房屋、没道路、没有必要的生产工具,气候条件十分恶劣。
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研究三处处长 臧轶姝:凡是参加开荒建设的北大荒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就是地当床,草当被,几乎是可以说没有什么物质条件可以依托。
总台记者 任秋宇:在北大荒的开发初期,拖拉机严重不足,但开垦的进度却一点也没耽搁。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北大荒博物馆这架垦荒者们曾经使用过的木犁上找到答案。在面临严重的机械不足的情况下,垦荒者们想出了人拉犁的方式来进行开垦。就是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展现出了北大荒人开发荒原的雄心和气魄。同样,这架木犁也成为了北大荒人拼搏的象征,奉献的佐证。
在恶劣的环境中艰苦奋斗。到1955年,北大荒共建成农场54个,拥有耕地336.8万亩,职工2.9万人,也为此后黑龙江垦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研究三处处长 臧轶姝:可以说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决策,点燃了北大荒精神的火种,初期国营农场群的逐步形成,成为孕育北大荒精神的摇篮。
从1947年开始,14万转业复员军人、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10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和许多地方干部先后来到北大荒。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向这片荒原发起挑战。
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原院长 高跃辉:凡是来到北大荒的人,都有这种感觉。觉得北大荒这支队伍确实有一种朝气、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召之即来、来之能干这样一种精气神、团队作风。
七十多年的接力开垦让曾经的“北大荒”真正变成了“北大仓”。如今的黑龙江垦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七十多年来,黑龙江垦区累计生产粮食超过一万亿斤。
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研究三处处长 臧轶姝:北大荒精神的内涵总结起来就是十六个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可以说北大荒精神引领着几代北大荒人拼搏奋斗,建功立业,成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座精神丰碑。
践行北大荒精神 做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七十多年的开拓历程,几代人的接力发展,北大荒也从曾经的荒原变为了如今的黑龙江垦区。今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预计将达到460亿斤,实现播种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历史性突破。
从粮食生产到粮食增产,这片黑土地上铸就的北大荒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代的开拓者奋斗在新的征程上。
初冬的黑龙江垦区,田里的收割虽然已经结束,但还有一些年轻的身影,在为来年的好收成而忙碌着。今年26岁的李光旭是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一名技术员,最近一段时间,他和同事们扎在实验室里对从田里采样回来的上千份土壤样本进行检测。
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员 李光旭:我们会根据这个检测结果给农户进行一些施肥建议,让他们统一订购肥料,为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李光旭是在这片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第三代人,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曾经奋战在垦荒一线的开荒者。与父辈们的奋斗经历相比,如今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各类科技产品的大量应用,也让他这一代年轻人有了更大的奋斗空间。
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员 李光旭:毕业后我直接选择回到了北大荒,我的农业科研梦就在这里,现在北大荒跟以前的北大荒是不一样了,现在是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了。
如今的北大荒,生产力在不断更新,生产理念也在与时俱进。近年来,垦区通过推出一系列的科技化管理措施,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也帮助农户提高粮食产量。
宝泉岭农场黑土地保护项目技术负责人 向凯:通过这两年的秸秆还田加上配合施用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明显提升了,所以咱们这地就更有劲了。
正在请农业技术人员给自家农田开方把脉的,是黑龙江垦区宝泉岭农场的种植户范丰宝,这几年连续的好收成让他对垦区推广的科学化管理技术更有信心。
宝泉岭农场种植户 范丰宝:今年收成不错,以前平均亩产就1200斤,这两年平均亩产1500斤,而且粮食(品质)还好。
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部长 梁道满:黑土地保护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能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这样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前进中传承精神,在发展中分享经验,如今的黑龙江垦区在保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又踏上了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社会化服务之路,不仅将自己的良种良法扎根在黑土地上,还推广到全国其他粮食产区,助推耕地土质保护的同时,也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