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光靠帮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授人以渔’,帮助村民发展产业。”湖南省总工会驻耳洞村帮扶工作队因山制宜,做好“山”字文章,帮助村民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脱贫致富“小康路”。
“授人以渔”,产业“井喷式”发展
耳洞村身居大山古寨,山多地少,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2018年3月,省总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耳洞村后,先后筹资100多万元,为村民联系贴息贷款20万元,成立了“尔峒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他们发展脐橙产业致富。
“8月25日,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建档立卡户聂渊告诉记者,1995年8月25日这一天,高二还没读完的他,因家庭贫困被迫辍学外出打工。2018年,还是8月25日这一天,聂渊接到了驻村帮扶队员周唤民的电话。“他告诉我,省总工会派干部到村里来扶贫,问我是否有兴趣回村发展产业。”聂渊说,他18岁就外出打工,其间换了20多个工作岗位,尝遍了打工的艰难滋味。放下电话,他就收拾东西,踏上了回乡之路。
回到村里的聂渊,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联合在外务工返乡的村民,注册了尔峒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该合作社的法人。“当时8名发起人总共凑了23万元,省总工会为每户贫困户代出资500元,其他为省财政项目扶持资金。”聂渊说,他们整合了附近三个村的土地建成了180亩脐橙园。驻村帮扶工作队还为这个脐橙园新修了2000多米的产业路,4个灌溉用水池等系列配套设施。
同时,驻村帮扶工作队还将村里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给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脐橙产业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明年,村里的脐橙基地预计收入将超过100万元,未来可期!”从一个“贫困户”成为村里农业企业的负责人,家庭收入现在更是达到了小康水平,聂渊对省总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如今,村里还种植了100亩黄桃、红心猕猴桃,120亩黄柏树等。“帮扶工作队让我们这些建档立卡户加入合作社,到了年底还可分红。”一组建档立卡户向云华说,老年人还可以在合作社打点零工,每天能挣到100元。
奖补政策激发村民“致富热情”
为了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奔“致富路”,驻村帮扶工作队以激励措施带动全村发展养殖业。“奖补方案”规定,凡建档立卡户每年养猪一头奖300元,新购买一头牛奖500元,养鸡、鸭、鹅一只奖10元等系列奖补措施,非贫困户也享受不同比例的奖补。
驻村帮扶工作队还邀请省、州农科院专家多次到耳洞村,上门指导村民学习养殖技术,组织村干、村民多次外出考察养殖业。通过连续3年出台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奖补方案”,如今村里涌现了多名养猪户,共有存栏猪100多头;养牛羊大户3户,养牛羊200多头;家家户户都养鸡、鸭、鹅等家禽,并发展了蜜蜂等养殖业。至2020年10月,村民家禽养殖已稳定突破1万只,收入80万元以上。“今年村里杀了100多头猪,成为村里历年来杀猪最多的一年。”村民聂华告诉记者。
聂渊给记者算了一下账:他家今年养了87箱蜂,虽然是第一年养蜂,但还是赚了1.5万元;脐橙1.1万斤,卖了大几千元;养了70只鸡,卖了近7000元(每只鸡另有10元奖补);发展庭院经济奖补5100元;自己在村合作社的工资2.4万元,再加上兼任村里的护林员,每年还有1万元工资。聂渊的妻子在与扶贫队合作的“好日子”家政公司打工时,每月工资3000元。今年,她又当选了村妇女主任。这样算下来,他家年收入近10万元。聂渊说,这比过去在外打工“滋润”多了,还可以陪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
驻村帮扶工作队还根据掌握的村民情况,因人而异,发动部分村民种植中药材,如今全村中药材种植已突破120亩。动员村民放养蜜蜂260余箱,3年来全村产蜂蜜3000斤,农民靠蜂和采取野生蜂蜜就增收30余万元。全村“山”字产业规模和效益实现逐年翻番。
山货插上了电商的“翅膀”
记者采访时,村民王彪正在“扶贫车间”加工山竹笋、豆制品等。他是“扶贫车间”的承包人,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王彪告诉记者,为了让耳洞村的山货能卖出去,省总工会投资60万元,帮村里新建了一个3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也就是农副产品加工车间。里面有石磨、烘干机、包装机等机械设备,生产的豆腐干、香辣酱、干青菜、酸竹笋等耳洞特产系列就从这里产出。“如今,这些山货已远销省城乃至全国各地。”王彪说。
今年31岁的杨莎莎是耳洞村的建档立卡户,丈夫在广东务工,她独自带着孩子留守老家。帮扶队根据杨莎莎年轻、懂技术的特点,鼓励她参加电商培训,引导她在洗车河镇办电商。
“工会干部特别关心和支持我创业。”杨莎莎对记者说,在省总工会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她开始学习电商知识,开了淘宝网店,还做起了直播,农产品销售额越来越高。2018年,杨莎莎的销售额达10多万元,去年增加到30多万元,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想。
记者见到杨莎莎时,她正在洗车河镇自己娘家的屋顶平台上直播灌香肠。面前是一盆切好的肉,盆前支架上放了一台手机。“这些灌制香肠的肉差不多有七八十斤,花了7个小时才切完,都是自家养的生态猪。”杨莎莎一边灌香肠一边回答“粉丝”的话。每天下午6点,她开始直播,直到晚上10点。
如今,耳洞村在村部成立了“耳洞村电商扶贫服务中心”,打造“本地销售+电商平台+消费扶贫”销售体系,杨莎莎也成为村里的直播带货“达人”。这两年来,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在村里的电商平台,春卖香椿,夏卖枞菌,秋卖水果,冬卖腊肉。“一年四季都在赚钱。”杨莎莎说,最忙的时节里,她一个月纯收入达2万元。目前,杨莎莎已得到全国各地万余名“粉丝”的关注。
在杨莎莎的带动下,耳洞村现在已有3名电商,他们“直播卖货”,近两年先后销售村里的农产品100多万元,卖出了耳洞村的山货,换来了村民们的美好生活。(据《湖南工人报》报道 湖南工人报记者 张仁贵)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