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茜:驻村7年的工会主席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7年来,陈茜总是将这句话写在工作笔记的首页。
作为兰州大剧院的工会副主席,今年51岁的陈茜,7年间先后在兰州市永登县坪城乡满塘村和皋兰县什川镇上泥湾村驻村帮扶、并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用自己的“奉献指数”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圆满完成贫困户脱贫、整村退出的目标,在今年5月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是兰州市文化旅游系统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2014年11月,按照组织安排,陈茜开始负责单位日常扶贫工作,定点对接永登县满塘村。次年4月,兰州大剧院接到了长期驻村帮扶的任务,但是作为一所艺术院团,绝大多数干部都是演职人员,没有帮扶经验,在派谁去的问题一时犯了难。正在这个时候,陈茜顾不上和家人商量就主动请缨,“人人都有自己的困难,我去驻村扶贫,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满塘村距离兰州市区170多公里,海拔2600多米,年平均气温仅有1.8度,全年无霜期不到100天,耕地9143亩,养存栏5000多只,属高寒干旱半牧山区,自然环境恶劣。
每周往返兰州与满塘村,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陈茜沉下身子,边学边干,虚心请教,不到三个月她就走遍了全村282户人家,面对面的交流,摸清了51户贫困户200人的基本情况,其中低保户29户85人,五保户2户2人。
每一次,陈茜一进老乡家门就像到了自己家里,睡土炕,喝窖水,穿着和村里妇女一样的布鞋,戴一样的头巾,和乡亲们一起去山里放羊,下地种庄稼。高原紫外线辐射强,晒伤了皮肤,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几年间,陈茜驾驶着自己的白色高尔夫往返于兰州和满塘村,成为一道风景线。群众都知道,只要车停在村里,陈队长就在田间地头。时间长了,她和村里的群众都熟悉了,大家有啥事情都愿意对她说。
在详细了解村情民意之后,陈茜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认真分析,找到了普遍文化程度低、缺少技术、高寒干旱是导致贫困的三大主因,并主动配合村“两委”,为贫困户制定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
村“两委”干部去乡上县里开会,逢人便说:“我们村有个能干的驻村女队长。”满塘村的群众更是赞不绝口:“在我们这样偏僻落后的山区里,你能来,很了不起,还像亲人一样帮扶我们,真是共产党派来的好干部。”
在这个高寒贫困的艰苦山区,每年10月到来年5月都要生火御寒,一年四季靠晒干的羊粪烧炕做饭。遇到干旱年份,粮食歉收,农作物连种子都收不回来。2016年2月,在兰州大剧院中层干部述职大会上,她谈到当地群众生活的艰难及自己扶贫工作的艰苦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陈茜在担任永登县满塘村工作队队长一年后,经过她和队员的真情付出,全村人均纯收入从5820元/年增加到6720元/年。驻村期间,她入户300多次,走遍了每家每户,和村民谈心交心,探讨脱贫举措,宣传惠农政策,和乡上干部一起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完善数据库,落实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和补贴,为满塘村整村脱贫退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帮扶工作,极大地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增强了村民们脱贫的信心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到乡亲们的生活好起来了,陈茜感到由衷的高兴;看到乡亲们脸上的笑容,陈茜的心里感到特别的踏实和欣慰。
周末回兰州,她经常捎带上村民群众到兰州看病、办事、走亲戚,让他们省下路费,图个方便。单位同事捐赠的衣物,她用自己的车捎去,一户一户地分送给贫困户;贫困户斗永福的儿子考上大学了,她非常高兴,二话没说资助500元。80岁老人张世德患风湿关节炎,儿子在外打工多年没有回来,陈茜给买了电热毯送去……她深情地说,满塘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驻村一年多,她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直到现在,她还牵挂着村里的贫困户,经常给他们打电话,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贫困户刘文40多岁,因为白癜风备受折磨,不能像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独自守着80多岁的老父亲种地过日子,病重的时候不能起床,日常生活需要老父亲照顾,陈茜买药托付邻村的驻村干部带去。她每年春节都会回到村里,看望乡亲们,分别的时候依依不舍。同事朋友们都说,“你把他们牵心着,他们也把你牵挂着。”
2017年8月,兰州大剧院的扶贫点调整到皋兰县什川镇上泥湾村。上泥湾村在黄河边上,水地种菜,旱地种植瓜果,距离兰州市区21公里,村里自然条件比起满塘村要好很多。陈茜的结对帮扶户是70多岁的古稀老人张三文一家,正当壮年的两个儿子相继去世,老两口精神受到很大打击,经济上也有很大困难。陈茜经常到张三文家给两位老人带去肉蛋类食品和调料,陪两位老人家聊天,帮着干农活,做家务,给两位老人宽心解闷,多方联系帮助老两口销售自己种的瓜果蔬菜。陈茜和张三文的老伴去地里采摘桃子,张三文的妻子自豪地对邻居们说,“这是兰州大剧院的陈茜,是我的干女儿,共产党好啊,派来这么好的干部来帮扶。”
三类低保户马义勇快80岁了,患有高血压、腰椎病,总是皱着眉头,心事重重。陈茜和他拉家常,马义勇抹起了眼泪,因为早年的家庭矛盾,50多岁的儿子出门多年和他不联系,逢年过节,别人家都是儿孙满堂,热热闹闹,他过得冷冷清清,心里不痛快。陈茜想方设法,找到在兰州西站打工的马义勇儿子,反复做工作,督促儿子履行赡养义务,终于使父子尽释前嫌,让马义勇的脸上增添了久违的笑容。
贫困户张春英60岁了,前年老公因病去世,大棚种菜的活一个人没法干,看着别人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自己孤孤单单,不由得唉声叹气。陈茜经常拉着她的手和她谈心,鼓励她面对灾祸,精神不能垮,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把日子过好。张春英逢人就竖大拇指说:“陈茜,她比我亲姐妹贴心呀!”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