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建造 铁肩担当(引题)
中铁电气化局群英谱(第③期)(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转折,也吹响了电气化铁路加快发展的号角。中铁电气化局肩负着推动我国电气化铁路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伟大历史使命,精心铸造华东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鹰厦线;开通坪韶段电气化铁路,为衡广线打开瓶颈提升运能;奏响中国第一条重载单元双线电气化铁路大秦线的凯歌。
我国第一条新线一次建成的电气化铁路——阳安电气化铁路。
北京市劳模——王向栋
1958年参加工作,1988年获得北京市劳模称号,2011年去世。先后参建宝成、阳安、京秦、京郑等十余条电气化铁路。在建设宝成线时,他编写第一本接触网施工教材,参照苏联的施工规程,编制了我国第一本施工技术规程。1971年阳安线施工中,他提出了下混凝土圈的施工工艺,此工艺标准列入了国家施工定额。他参与了我国第一本接触网施工预算定额的制定,1991年京郑线施工中,他提出基坑设计与支柱安装新工艺,使接触网工程质量上了一个台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良双
1964年参加工作,1995年9月退休。作为一线作业队炊事班长,他热心服务现场职工,在施工任务紧张时,就坚持送饭到工地,坚持为职工做“生日饭”,激发职工爱队如家的热情。只要生产任务紧,他都坚守在工作岗位,很少回家休假,为了帮助职工得到家属的理解,他写信给家属做思想工作。为了改善职工生活,自己磨豆浆、做豆腐、豆花,自制泡菜,还利用空余时间喂猪,开荒种菜,使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他曾说“我很平凡,没啥子好讲的,为大家服务,是我最大的乐趣”。
铁道部劳模——骆锻
1964年参加工作, 1995年获得铁道部劳模称号,2004年退休。他主持开发了爆压接续新技术在接触网LGJ-185承力索上的应用,工效比原来节省40分钟,解决了作业封闭点时间不足的问题。他在郑洛电气化铁路施工中主编了首阳山站、郑州北机务段电气化过渡开通方案,解决了现场施工难题。他在郑武电气化铁路施工中,解决了水塘和沙填路基钢柱基础施工难点,保证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在南昆线电气化铁路施工中,他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编制了南宁枢纽过渡方案,确保了在南宁枢纽站技改工程未完工的状态下顺利推进南昆线电气化工程开通。
铁道部劳模——王洪堂
1966年参加工作,1982年获得铁道部劳模称号,1999年退休。他在援建坦赞铁路工程施工中,为援外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1979年郑州东站施工中,他研发的绕线环工艺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工艺沿用至今并推广到所有信号施工中。1990年京广线薛店至官厅段施工中,他带领技术人员仅用37天,就将引进的法国UM-71无绝缘轨道电路和信号四显示自动闭塞系统安装调试完成,被业内专家组称赞“为我国铁路信联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树立了标志”。
天津市劳模——奚云飞
1969年参加工作,1979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他组织有关工厂完成大秦一期工程所需的国家重大办项目“环型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柱”、自耦变压器等8种接触网零部件的攻关任务,为大秦重载铁路一期工程按期完工奠定基础。以宝中、京郑线上台阶为契机,他带领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生产了 “JL××—92” Q235A钢模锻型零部件系列产品,淘汰了可锻铸铁铸造零件。他积极推进工艺革新,主导将铸造零部件改为锻造工艺生产, 并完成“JL××-96”模锻型零部件系列的研制,大幅提高接触网零件的可靠性。他主持完成铁道部科研开发计划重点课题“大秦线2亿吨扩能改造牵引供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配套接触网零件研制”,并为中国高铁接触网关键设备技术革新和检验验收标准提升做出了贡献。
铁道部劳模——张利华
1969年参加工作,高级技师,1991年获铁道部劳模称号。先后参建宝鸡东、新丰镇、武昌南、大型机械化编组场、宝鸡、西安大型客站及蔡家坡、武功、安阳、临潼、罗敷、华山等铁路客站的施工。先后完成了宝鸡至西安,西安至孟塬等铁路线信号施工,组织完成了京广线近200公里引进法国铁路的UM7l移频自动闭塞技术施工。(文/图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
广告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