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建造 铁肩担当(引题)
中铁电气化局群英谱(第⑤期)(主题)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秉承“中国建造,铁肩担当”历史责任,赓续“吃苦奉献促创干,开拓进取争一流”精神,建成我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建成我国首条单元重载运煤专线大秦线,建成世界上建设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建成我国首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建成我国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勇当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电”专业领域的开拓者、推动者和引领者,用勤劳和智慧绘制起流动中国的锦绣画卷。
我国第一条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双线电气化铁路——大秦线。
全国劳模——张增学
1970年参加工作,2000年获全国劳模称号, 2004年退休,2021年获中国中铁“开路先锋”卓越人物称号。他几十年如一日,爱厂如家,从初级的锻工学起,踏踏实实、勤学苦练,成为车、钳、铆、焊都精通的技术能手。他先后主持成功研制和技改成功“压扁机”“煨弯机”等机械设备60余件,广泛应用在大秦线、阳安线、京郑线、浙赣线等几十项国家铁路重点工程建设中,创造逾百万元的经济效益。
全国铁路劳模——任双喜
1970年参加工作,2006年获全国铁路劳模称号。在哈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他牵头制定高于行业标准的《哈大线接触网下部施工工艺标准》等作业指导书,首次采用程序化施工组织模式和物资配送管理模式,极大提升了施组效率。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他提出“超前预想、科学组织、制定措施、优化管理、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来回穿梭在高海拔的施工区段,仅上唐古拉车站就达十余次,通过组织召开施工技术研讨会,对重点项目进行攻关;实行首件样板引路,统一技术标准和工艺;组织指挥冬季大决战,确保了工程优质。组织制定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对开挖地段均采取防护措施,受到环保部门的好评。
中国中铁劳模——梁岐周
1970年参加工作,2006年获中国中铁劳模称号,2012年退休。他先后参建了南昆、京沪、京津城际等重点铁路工程。在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中,他摸索、制定出特殊情况下的施工工序流程,成为变电专业的行家里手。在京津城际建设中,他负责北京南站两个10KV配电所及冷冻站施工,一次送电成功,确保了工期节点。在甬台温铁路建设中,面对紧急的工期,他秉承“质量和工期并重”理念,将全队人员合理调度,最终创下了一个月内建设完成40个箱变基础的惊人速度。
北京市劳模——吴运和
1971年参加工作,2005年获北京市劳模称号,2008年退休。他先后参建了石太、大秦、广深、哈大等电气化铁路工程建设。在广深线建设中,他作为技术负责人提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和创新纪录、新水平、新工艺的工作思路,制定测量科学化、计算微机化、预配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四化”作业方案,使支柱装配一次到位、承导线架设一次到位、软横跨安装一次到位、悬挂调整一次到位。他组织攻关小组解决了母排断裂的问题,提高工效两倍,该技术获得2003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成果”。
北京市劳模——李国华
1972年参加工作,1995年获北京市劳模称号,2017年退休。李国华带领的汽车班,安全行车350万公里。他练就了一身驾驶、维修、保养车辆的技术,为保证物资供应,他不分寒暑,夜以继日,经常长途驱车运送物资到施工现场,尤其是重大节点任务,更是日夜兼程、争分夺秒抢运。自1989年担任汽车班长后,他从抓班组管理入手,强调以保证物资供应为重点,以狠抓安全行车为保证,使所在班组实现了18年安全行驶无事故。
全国铁路劳模——刘宝忠
1974年参加工作,1991年获全国铁路劳模称号,2011年退休。先后参建了石太、大秦二期、京郑、京九等电气化铁路建设。他先后担任工长、副队长、队长、安质部部长,在施工中解决了大量施工技术难题,编写多个技术性指导材料,坚持在班组中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发布技术创新成果20项。作为施工主要负责人,他把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作为施工生产的第一要素,深入开展员工素质教育,建立质量安全评比机制,提高作业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全国劳模——桑英权
1975年参加工作,2005年获全国劳模称号,2016年退休,2021年获中国中铁“开路先锋”卓越人物称号。作为锻造车间模具班的铣床工技师,他精通车、铣、钻、钳等加工工艺,练就了一手绝活,解决了大量模具加工中遇到的难题。他有一股子钻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创新工艺、工法,制作加工工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他始终坚守在作业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在我国电气化铁路关键零配件制造事业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文/图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