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西藏展现生态“新颜”
光明日报记者 尕玛多吉 杜倩
高原群众对绿色家园的向往、对荒山播绿的执着,使爱绿护绿成为西藏近些年生态发展的底色。
在西藏,推窗能见绿、风吹有花香,周边林木葱郁、小溪流淌的地方越来越多。
在地标性建筑布达拉宫的正南方,“绿油油”的高山隔水相望,错落有致的高矮灌木郁郁葱葱,木桥下流水叮咚,凉亭里老人们打着太极拳,绿茵道上三两好友漫步其间,偶尔还能碰见梅花鹿在树荫下休息,好一幅山、水、花、鸟、树与人的自然画卷。
但在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难寻一点绿意。2012年,拉萨市启动南山造林绿化工程,通过植树播绿,昔日荒山建成了拉萨南山公园,成为当地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翻天覆地的改变背后凝结着无数绿水青山创造者、守护者的心血与付出。
根据西藏自治区发布的《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0年)》,预计到2030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将完成营造林206.7万亩。西藏自治区慈善总会还发起了“我在西藏有棵树”的动员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西藏植树中来。
西藏近年来不仅推进城市的绿化项目,同时也重视村容村貌的提升。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目标,西藏新创建自治区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5个,深入实施“四旁”植树行动,完成植树493万株,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已初显成效。
林芝市巴宜区更章乡政府为改善门仲村生态环境,积极争取林芝市生态园林公益基金350万元,推动建设门仲村生态园林建设示范工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建设家园的热情高涨,大家分工协作,铆足干劲,掀起了一场植树披绿的热潮。
“这么大棵的树苗买来都要好几百块钱呢,乡政府为我们争取到生态园林项目,真是太好了。”次仁珍嘎领到香花槐树苗后,立马就种在了自家房前的空地里,并仔细地修剪树枝。
目前门仲村的村路两旁、村民房前屋后以及村内空地栽种了香花槐、樱花等树苗2250株。生态园林项目不仅要绿了“家门口”,更要绿了“后花园”。通过“不同地段、不同品种”“见空补绿、见缝插绿”的种植方式,村庄的荒地、边角地、裸露地块等成为村庄美化的“热土”。
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林芝市巴宜区色果拉村仅37户、173人,虽然人口稀少,但景色迷人,一栋栋特色鲜明的工布民居在绿树掩映中错落有致。
然而,色果拉村多年前受沙尘天气等影响,整个村庄常年“灰头土脸”。
“当时雅鲁藏布江一带的沙化问题还很严重,沙尘天气频发,一旦到了河水泛滥期,汹涌的江水裹挟着积聚的泥沙,不仅淹没了色果拉村的大量农田,更是冲毁了村民的家园。”村党支部书记乔次仁说,“为了一改色果拉村面貌,村党支部自2009年开始带领村民实施防沙造林工程,制定了每年种树1000亩到2000亩的任务,直到现在也未间断。”
13年间,色果拉村已经种植了几十万棵树,面积约7000亩,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局面,当地的人居与生态环境也大大改善。
在对生态的看护保护上,林芝市还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林芝市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活动联动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推行“环保+公安”“环保+市政”“环保+旅游”等联合执法新模式。
山南市乃东区索珠乡在近些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一改之前“靠山吃山吃光山”的落后思想,牢固树立“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注重环境保护”的意识,当地自然与人文面貌焕然一新。
“这几年村民们的观念转变了,生态环保理念越来越强,村里先后设立了57个生态环保岗位,其中专职护林员岗位职责涵盖巡山守护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可有效防止乱挖药材、乱砍滥伐、偷猎盗猎等现象出现。”索珠乡支岗村党支部书记次仁群培说,“很多村民从‘砍树人’变成了‘看树人’,吃上了‘生态饭’。”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索珠乡耕地面积达5118亩、林地面积31.1万亩、草地面积48.96万亩,森林覆盖面积达到全乡面积的1/3以上。与此同时,全乡2021年共完成义务植树7110株,四旁植树2000株,安排专职护林员161名,落实生态岗位资金56.35万元、管护资金164.83万元。
蓝天与净土是西藏的“代名词”,现如今“青山”“碧水”更成为西藏“话语”中不可或缺的新元素。西藏自治区不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使环境变美的同时,也促进了群众增收。自2016年以来,西藏累计为群众提供70万个生态岗位,让群众增收近40亿元。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