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冰雪净聪明 雷霆走精锐”:云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周年回眸记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6-08 14:31

  原标题:

  “冰雪净聪明 雷霆走精锐”:云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周年回眸记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昌云

  序篇

  如果以云南省委时任主要领导在中央《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上给云南省总时任主要负责人作出的批示为标志,那么,云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序幕于2017年4月19日正式拉开——

  从那天起,云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时间”就开始了!

  从那天开始,截至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撰写本文,“新时期云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走了整整5周年又二个月。

  “总结过去5年,云南‘产改’有些什么成绩呢?我来梳理一下,”省总副主席金勇说,“大的亮点来自四方面:制度机制、组织保障、改革举措、基层实践。”

  按照分工,金勇担任“省新时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在省总领导班子中,他负责“产改”最具体。

  他说,云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制度机制方面有5个亮点,“写入《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制定出台《云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实施改革挂钩联系基层机制、成立省委新时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副书记出任,副组长则分别由省总主席和省政府副省长出任。”

  组织保障方面也是4个亮点,“开展督察考核、完成统计调查、加强舆论宣传、加大经费保障。”

  改革措施方面有三个亮点,“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抓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鼓励产业工人创新创造。”

  基层实践方面则有5个亮点,“玉溪市‘四项措施’强力打造云南改革样板;红河州提出改革‘五有、四明确、三到位’规范标准;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云南省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培训基地;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顺丰洱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坚持依靠职工、为了职工的发展理念。”

  金勇介绍的这些情况,由于高度概括,自然看不出过去5年云南省总的一些细节,而细节往往才最有魅力。

  回溯云南省总过去5年推行“产改”的斑斓过程,十分符合杜甫的两句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高明的智慧设计加持精干的队伍和凌厉的做派,一件看上去艰难无比的改革大业现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总趋势是——

  前期华丽破题,现今蔚然可观,未来奏凯可期。

  高屋建瓴篇

  金勇作为党组成员,出任“产改”协调领导小组办的常务副主任,接管“产改”,是2019年6月的事,接手后,他深深感到来自省委对“产改”工作的两个层次的高位推动,是云南“产改”所以风头强健、进展迅速、成效斐然的根本原因。

  “所谓两个层次的‘高位推动’,我理解,”金勇说,“一个是直接来自省委领导的偏重于‘道’这个层次的大力推动,比如召开全省性涉及诸多部门的各种高层级会议、出台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尤其是出台《云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写入《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开全国之先河。”

  “另一个是偏重于具体举措层次的推动,也就是倾向于‘术’这个层次的大力推动,代表人物就是我们省总的王树芬主席。”

  金勇介绍的关于“术”这个层次的大力推动,主要是指出任省“产改”协调领导小组首席副组长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树芬三年来的身体力行。

  “2020年7月,她带队深入各产业、企业、地区调研‘产改’,2021年一年,她先后召开了5个有关‘产改’的会,涉及三个片区、一个国企、一个民企,2021年9月,云南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专题培训班在济南正式开班,她亲赴培训班讲话,通过她身先士卒的努力,带领大家搭建改革体系,产生了109项机制措施。”

  对来自高层领导的“高位推动”,作为事务性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一线部门的首要责任人,省总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陈欣韬同样感触很深。

  据陈欣韬介绍,2017年4月,云南“产改”发令枪响,打那以后5年多来,省委始终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统筹推进,迅速出台实施方案,8次研究改革工作,在全省产改“十四五”规划和《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中,把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同研究、同部署、同培养、同落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改革“十四五”规划,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席“数字工会”建设签约仪式。

  “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省总主席和副省长担任副组长的‘省新时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带队调研改革工作,主持召开全省改革座谈会、推进会,每年听取上一年度改革情况、研究部署下一年度改革计划,强力推进改革,这里面,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们省总主席王树芬是协调领导小组当然的副组长,”陈欣韬说,“全省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35家省属和中央在滇企业全部成立由党委领导的改革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为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在省委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的事例中,金勇对时任省委副书记兼省“产改”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现任省长王予波印象很深,“他担任省委副书记时分管群团工作一年半,凡是涉及‘产改’,他都是亲临一线、亲自调研,2020年底,他最后一次参加全总有关产改的会议,之所以说是‘最后一次’,是因为此时,身为省委副书记的他已经出任了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即将当选省长了,就是说,这么重大的工作变动,丝毫没有影响他对云南‘产改’工作的高度重视。”

  “后来接任组长的省委领导莫不如此,”省新时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云南省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孔贵华介绍说,“比如省委副书记石玉钢担任组长后,狠抓‘产改’工作,今年1月,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在省委、省政府‘两办’之外,还有来自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系统的19家相关部门,以及全省16个州市的党委、政府,37个部门共同发力,全面推进云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孔贵华言及的这部《规划》提出了云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具体目标:

  到2025年,新培育100名云岭工匠、300名云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50名首席技师,400名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职在校学生人数增加28.4万人以上,技工院校新增招生25万人以上,全省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行动,累计培训500万人次以上,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5万人以上。

  《规划》还明确了云南“产改”的5大举措:“不断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开展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活动、全面推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切实推动产业工人地位提高、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

  而且,《规划》这5大举措逐一对应设置量化指标专栏,改革任务逐一分解到成员单位,确保任务落实有单位、落地有标准。

  “一句话,《‘十四五’规划》就是2021——2025这5年确保云南‘产改’推深走实进一步产生成效、赢得‘产改’胜利的‘小宪法’,它对云南‘产改’的纲领性指导和保障作用,无论怎样肯定它,都不过分。”金勇说。

  孔贵华介绍说,省委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统筹推进,迅速出台实施方案,先后7次研究改革工作;在“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把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同研究、同部署、同培养、同落实,全省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35家省属和中央在滇企业全部成立由党委领导的改革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在高位推动的大前提下,省总十分注重整体联动,省总切实承担起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主动争取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抽调骨干力量组建6人工作专班,加大经费投入(2022年预算安排42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每年召开办公室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保障改革工作顺利开展。”他说。

  “因改革需要,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从最初的11家充实到15家,共同建立健全定期会议、信息互通、研究会商、联合调研、挂钩帮带5项机制,多次联合开展一线调研和指导督促,合力抓好各地各单位的改革。在省总牵头下,组织开展全省大调查,发布《云南省产业工人队伍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掌握产业工人的规模、结构、技能等情况,为推进改革奠定坚实基础,”陈欣韬介绍说,“组织各成员单位、州市和省级产业系统公司、部分试点的改革负责人进行脱产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大家的改革能力,制定出台涉及改革的政策时,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广泛征求其他成员单位意见建议,发挥相关单位的优势和职能,提高了各方参与改革的联动性和深度。”

  此外,云南“产改”一开始,就特别强化调研督导。

  金勇说,“改革启动之时,报请省委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台账,2020年,由省委深改办牵头、省总参与,对全省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察,全面总结亮点成效,梳理出6大方面的问题清单,督促各级狠抓整改,次年,对整改情况开展全面‘回头看’,确保全部问题整改到位。”

  孔贵华介绍说,省总连续4年将“产改”列为调研重点课题,组织成员单位开展联合调研,“2021年,树芬主席亲率各成员单位深入企业、职业院校、工业园区开展大调研,召开滇西、滇南、滇中、国有企业、非公企业5场现场调研座谈会,探索总结了‘问题导向、制度先行、注重示范、企业主体、各方协同’的改革经验,强化了全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改革合力。”

  “在各方大力推动下,全部州(市)党委已把改革列为督察事项,部分县(市、区)党委还将改革纳入综合考评项目,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他说。

  落地生根篇

  按照2021年8月大理州总工会积极推动出台的《大理州非公企业职工学历提升、职称晋级和创新成果激励办法(试行)》、《大理州非公企业职工健康体检补贴实施办法(试行)》等两个《办法》,大理州的非公企业职工受惠匪小。

  “州总积极推动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简单地说,就是非公企业的职工可以在学历、技能、创新有奖励,体检有补贴,”大理州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福禧介绍说,“具体就是对非公企业职工、工会会员年内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晋升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年内获得发明专利的以及获得‘五小’创新成果的,给予400到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对非公企业职工体检以补助的形式加以激励,助力非公企业建立职工体检制度。”

  按照两个《办法》,自今年1月起,大理州对依法建会、组织健全、按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履行工会职责的大理州非公企业,工会会员年内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学历,分别一次性奖励1000元、1500元、2000元和3000元;晋升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并取得人社部门或国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一次性奖励400元、1000元、2000元和3000元;通过创新活动年内获得发明专利,且专利权属明确、专利及其产品符合国家和省州环保政策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奖励;获得州级、省级、国家级“五小”创新成果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0元、2000元、3000元。

  同时,由大理州总工会对涉及的非公企业职工授予颁发“大理州xx年度知识型职工”、“大理州XX年度技能型职工”、“大理州XX年度创新型职工”、“大理州XX年度‘五小’创新型职工”等荣誉称号。

  此外,州总还以补助的形式,激励非公企业建立职工体检制度,着力维护职工健康权益。

  李福禧介绍说,此项福利政策面向州内已建立工会组织并依法缴纳工会经费的非公企业,要求满足条件的非公企业于每年10月底前组织本企业工会会员到国家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或专业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州、县(市)工会将对符合条件工会会员予以每人每次补助100元。

  “我们5年前成功推出驰名全国的困难职工解脱困工作‘祥云样本’,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理州也不能落后,省委和省总大力推动‘产改’,大理必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总工会主席王正林坦承,大理州总推出两个《办法》的改革,是州总在云南省总大力推动“产改”的时代大潮中,结合大理实际,为云南“产改”贡献的一朵“浪花”,“下一步,还将积极作为,力争有更大的贡献。”

  而在洞察云南“产改”工作全局的金勇看来,可以和大理州颉颃比肩的先进点位就更多了。

  “在2018年11月全省确立的首批8个示范点带动下,各地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积极响应,全省目前累计创建300多家产改示范单位,”金勇介绍说,“截至2021年10月,累计创建省劳模创新工作室125个及联盟5个、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85个、职工技师工作站81个和创新工作室120个,不断掀起产业工人创新创造热潮,广大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8300余项,实施6300余项,取得创新成果4200多个。”

  “全省129个县市区、36家省级产业系统公司均已全部出台了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改革领导机构,各地各企业积极投身改革实践探路,各项改革创新的举措正在稳步推开。”他说。

  取得这些成绩,金勇说是“来之不易”,“这四个字不是套话是心里话,过程中不仅仅是工作的辛苦,还要解决一些人的糊涂认识。”

  “‘产改’一开始,一些人思想认知有误区,”金勇坦承,“一个大问题就是,‘产改’到底是不是工会的本职工作?因为‘产改’涉及面太广,各级党委、政府、国企、非公企业都在里面,到底谁才是牵头的责任人?尤其是涉及政府资源的分配利用,比如教育资源的分配利用,没有政府主管部门配合,显然不行,因此有的同志就认为‘产改’至多和工会有关,但不是工会的主要工作,工会更不是责任主体。”

  “我们领导班子在树芬主席、贵华书记的带领下,首先形成共识,大家通过学习讨论认识到,简单一点说,就凭‘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这10个字的名头,就百分百天然是工会的工作,工会就是‘产改’的责任主体之一,更是推行‘产改’的牵头人,同时,经历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我们也认识到,‘产改’是一项大系统工程,绝对不是工会一家可以单打独斗完成的,必须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并调配资源予以配合,同时要争取得到各级各类企业发自内心的衷心支持,加上各级工会的艰苦努力,才能达成目标。”

  “换句话说,工会在‘产改’过程中,必须成为主导、主理、主要角色,这个问题到2020年下半年就解决了,大家的认识统一了,坚定地认为‘产改’就是工会未来几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金勇认为,实现这种认知转变,王树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树芬主席当时不仅利用各种机会反反复复给大家宣传中央和全总的决策,摆事实讲道理,而且她亲力亲为,除了马不停蹄连续调研,召开多个片会,到任何地区任何产业,总是垂询并指导‘产改’工作,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良好氛围,把大家引导到对‘产改’的深刻理解和结合各自实际的推动实践中,这其中,省总在她的指示、指导下创建示范点的作用和影响十分巨大。”

  创建“示范点”是云南省总在“产改”工作中积极响应全总的一项出色举措。

  金勇说,“全国分两批创建了23个示范点,云南的曲靖市麒麟职业教育集团有幸入选,以此为代表,云南形成了28个省级示范点,这里面,云南电网技术工人创新创造发挥大作用、云南建投贯通职业资格市场认定、云天化创建‘六型班组’、昆铁视职工为明星、大理顺丰洱海环保让产业工人努力有目标,发展有方向等做法,令人瞩目。”

  “2021年,省总对全国试点曲靖市麒麟职教集团补助产改试点专项工作经费50万元,2022年对省级28个示范点补助产改示范点专项工作经费420万元,玉溪、大理、红河、普洱等州市,每年投入改革专项工作经费200万元以上,支持包括示范点在内的改革重点工作,有力推动了改革稳步实施。”

  “目前,各州市、省级产业系统公司共创建示范点551个,构建起‘全国改革试点为标杆、省级示范点为带动,各级示范点为支撑的改革示范体系’。”

  这个过程中,王树芬要求省产改办直接抓好全国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指导,带领省产改办相关人员于2021年7月赴曲靖市麒麟职业教育集团对开展实地调研,指导其进一步明确改革思路,完善改革方案,分析研究试点困难问题,推动形成曲靖市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全国改革试点的良好工作格局,同年6月至8月,她又亲自带队,组织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工商联等改革成员单位,对包括部分省级示范点在内的地区和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分别召开了滇中、滇西、滇南、国有企业、非公企业5场研座谈会,交流示范经验,明确了“问题导向、制度先行、注重示范、企业主体、各方协同”的改革思路。

  至于出任“省新时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云南省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孔贵华,要么单独,要么陪同,前往各地区、各企业调研指导“产改”,那叫一个密集!记者粗略统计,仅2021年3—9月,他就分别到云南电网、西南铜业、东航云南公司、一心堂药业、滇中片区、武定、云纺、楚雄州等8个企业或地区调研指导“产改”。

  半年中,孔贵华在省内东奔西走、北上南下数千公里,用“风尘仆仆”来定义,殆非虚言。

  再如金勇本人,他作为“产改”协调领导小组办的常务副主任,因为具体分管“产改”,自然跑得益发密集,用他和工人日报记者交流时自己打趣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我也耳火耳火(忠心耿耿)的苦干了。”

  如前所述,“高位推动”这四个字在云南“产改”5年多的工作中,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省总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全省工会干部用难以计数的栉风沐雨的奔波来书就的。

  成就斐然篇

  “要说成绩,没有数字还真说不清楚,尽管数字枯燥。”

  省总劳经部部长陈欣韬说,过去5年,省总根据国家发展等重大战略,制定《云南省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2020—2022年)》,开展铁路建设、滇中引水工程、金沙江流域水电工程等近20项全国引领性、省级示范性劳动竞赛,举办50个工种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和40项职业技能竞赛,形成四级联动的大竞赛大练兵体系,每年均有超过百万职工参与竞赛,“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一金一铜’好成绩,实现云南选手征战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奖牌‘零突破’。”

  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出台实施云南省职工创新项目补助资金及创新成果评选奖励管理办法、加强“五小”活动的意见,举办全省职工创新成果展,累计创建省劳模创新工作室145个及联盟5个、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85个、职工技师工作站81个和创新工作室120个,涌现出一批懂技术会创新的先进典型,引领广大产业工人投身创新创造热潮,2021年,全省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达6万余项,开展技术革新7000余项、发明创造3000余项。

  “然后就是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她说,“2018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54.36亿元用于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等;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建成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1个、省级39个,16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9至2021年,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筹集28亿元,强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08.34万人次,构建起以培养第二产业技能人才为主、向第一三产业延伸,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企业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改革,认定270多个企业职工培训中心,102家企业可自主开展职业技能评价。”

  再是对产业工人中的高技能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大力实施“云岭英才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在“千人计划”中设置“产业人才”专项、在“万人计划”中设置“首席技师”“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专项,最高的可获10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推动将技能人才纳入兴滇人才奖评选范围,6位高技能人才获奖;广泛培育选树“云岭工匠”“金牌工人”“首席员工”等技术技能带头人,涌现出一批“大国工匠”“最美职工”,“目前,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达130.33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54.44万人。”

  “产改”的大课题中,有一个着力提高产业工人包括政治地位在内的社会地位的“必须”内容,因此云南的党委、人大、政协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政治性吸纳,“在企业中优先发展产业工人党员,近三年共有1.66万名产业工人入党;落实产业工人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要求,目前省党代表中有产业工人代表29人、省人大代表有15人、省政协委员有6人;各级工会领导机关配备一线职工劳模兼挂职副主席231名,优秀产业工人以兼挂职的形式,参与群团组织领导工作的比例不断提升,大力选树产业工人中的先进典型,在全国和省劳模推荐评选中,产业工人分别占到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的48.7%和50.6%,不断增强产业工人自身荣誉感、社会认同感,着力保障产业工人民主权益,深入推进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建设,4.7万多个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4.77万家单位施行厂务公开,全省企业有职工董事2151人、职工监事2168人。”

  在省总领导看来,现代社会条件下,职工的经济收入,不完全是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地位高低的经济角度体现,因此,他们着力提高产业工人经济地位,将技能人才作为七类持续增收重点群体之首,列入《云南省激发重点群体活力推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实施方案》加以部署实施,与此相关联的是,云南“产改”十分注意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陈欣韬介绍说,“2019年以来共44952名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发展贯通。”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全省实施“已经实现组织覆盖的,着力加强工会服务,暂时无法实现组织覆盖的,先服务职工再发展会员、先工作覆盖再组织覆盖”工作,最大范围把产业工人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2021年,新建会企业2300余家、发展会员8万余人。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转、调、稳、培、创”5项工作,通过驻长三角、珠三角11个工会“娘家人服务站”、94个人社工作站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强省内岗位调剂,紧贴产业抓培训强技能,加大创业扶持,202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558.19万人,有力增强了产业工人主体力量。持续稳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目前,高职院校招生专业1299个、全日制在校生31.4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年度招生32.97万人、在校生75.94万人,技工院校在校生17.04万人、开展社会化职业培训31.45万人次,进一步充实了产业工人“后备军”。

  这些用数字构成的成就的后面,是云南省总举全会之力的辛勤付出,著名诗人泰戈尔有诗句云:“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显然,在云南“产改”的宏大叙事中,以省总为代表的云南工会,就是为职工福祉而“执灯”不辍,以温暖的光芒,慰藉广大职工的那个大写的“人”。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