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经济发展有了大提高 生态环境有了大改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

来源:新华网
2022-05-13 05:14

原标题:经济发展有了大提高 生态环境有了大改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新华社记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中共中央宣传部12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科技部副部长李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迎难而上 化挑战为机遇

这是我国经济实力又迈上一个大台阶的十年,这是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十年,这是扎实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十年,这是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的十年……

“十年来最突出的理论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突出的实践成果是经济发展有了大提高、生态环境有了大改善。”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

针对当前面临的压力,韩文秀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几个方面都要兼顾好,不能单打一。“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是对各地区各部门的重大考验,要认真落实到位。”

韩文秀说,疫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必须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疫情,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前提。在经济工作方面,要加快落实已确定的政策,力争在上半年全部落地;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搞活经济;充分挖掘内需潜力。

“中国经济又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我们面临的依然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只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迎来柳暗花明,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韩文秀说。

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取得历史性进步、全方位跃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取得历史性进步、全方位跃升。

胡祖才用“一个历史性、三个全方位”描述十年民生建设成就——“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社会保障网全方位织密织牢”。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他说,努力让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胡祖才说,将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大力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保持战略定力,紧盯‘双碳’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搞‘碳冲锋’,不搞运动式‘减碳’,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双碳’工作。”他说。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展现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态势。”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列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提出一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高速铁路、5G网络等建设世界领先,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李萌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任务全面完成,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性、基础性框架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取得突破。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说,在夯实党政主体责任方面,中央和各省份分别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党中央对省级党委、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进行考核,开展并持续深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方面,“十三五”以来,先后制修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等13部法律和17部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执法检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在健全市场机制方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建立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绿色财税金融作用不断增强。

同时,将全国330多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管理,引导企业低碳绿色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叶民说,要进一步压实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完善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持续强化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强化社会监督和市场体系建设。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开放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说,2012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4.4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2021年增至6.9万亿美元,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王受文介绍,2013年,我国推出自贸试验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190项缩减到目前的27项;2016年,全国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限制措施由最初93项缩减到31项;2020年,外商投资法实施;2021年,在海南推出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已推出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意味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正式落地。”王受文说,中国将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向高标准自贸协定目标迈出新步伐。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跨周期政策调节,积极主动谋划增量的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说,继续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支持。

应对疫情冲击,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有力支持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稳定。我国及时出台加强金融服务、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23条政策措施,新出台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精准加大支持力度。

陈雨露说,经过集中攻坚,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得到稳妥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大幅下降。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将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房地产市场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陈雨露说,下一步将坚持风险防范化解和长效机制建设并重、金融风险处置和反腐追赃挽损并重、提高监管有效性和改革创新发展并重,持之以恒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记者安蓓、吴雨、高敬、胡喆、王雨萧)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