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启航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天津:“引”“育”人才的港湾

来源:光明日报
2022-07-12 08:17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原标题:

  天津:“引”“育”人才的港湾

  光明日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跨越】

  天津市南开区一条不宽的路旁,一座不显眼的建筑上挂牌: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程所)。刚满36岁的黄鹏羽是这里的副所长。

  黄鹏羽生在湖南,在上海求学,长着一张娃娃脸。28岁博士一毕业,他就在上海科技大学组建实验室,并成为博士生导师。

  天津“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是天津打造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之一。

  天津明确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让黄鹏羽看到了更大的舞台,2020年11月,他离开上海来到天津,追逐自己的梦想。

  “海河英才”聚人才

  天津在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建设“一基地三区”,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这一切需要更多人才。

  2018年,马卓作别了生活多年的长沙,初次来到天津,投身国产CPU自主研发一线。

  碰巧,2018年,“海河英才”行动计划重磅发布,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引进落户条件。这让包括马卓在内的一批青年人才坚定了留下来的念头。同年,他成了首批通过“海河英才”落户天津的科技人才之一。

  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心脏”,其研发难度极大,对于集成电路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在马卓等一批集成电路科研人才的日夜攻关下,飞腾嵌入式研发团队陆续成功研制了FT-1500A系列、FT-2000/4、D2000、X100套片等近10款芯片产品,产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芯“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等奖励,马卓所带领的飞腾嵌入式CPU研发团队也在2020年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我切实地感受到政府从工作、生活、创新创业等各方面为我们提供的便利,很多同事先后通过‘海河英才’来到天津,我们的研发队伍也越来越庞大。”马卓说。

  “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2.8万人,平均年龄32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70.6%,天津人才创新活力和城市竞争力持续增强。

  2021年8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加快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引才政策更开放,育才举措更精准,用才机制更灵活,服务保障更贴心。

  在天津信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环境和人才扶持政策下,科技研发“国家队”纷至沓来。马卓也成长为“飞腾”系列微处理器的核心设计骨干,为“飞腾”系列微处理器芯片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添砖加瓦。

  天津掌握人才引育实际需求,编制海河实验室《工作指引》,实行引智育才政策“清单化”供给。截至目前,仅5家海河实验室就吸引集聚了38位两院院士、97名国家杰出青年和长江学者。

  搭平台 建产业 留人才

  黄鹏羽的办公室窗台摆满了绿植,茶几上的玻璃器皿里也游着鱼,他笑着说:“生命科学的科研人员都喜欢生命,除了细胞,我们也爱小动物和花花草草。”

  一年多的时间,黄鹏羽带领5名科研人员组建了工程所的生物人工器官与再生医学中心团队,成立了人工器官与再生医学中心,主要开展工程化细胞的相关工业技术和再生医学应用,以及生物3D打印人工器官的构建研究。短短的时间,已经取得了几项重大突破。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向华是把黄鹏羽引到天津来的“伯乐”,他介绍:“人才是科研创新最根本的原动力。我们充分利用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平台优势,给真正的人才搭好团队,不仅让人才能落地生根,还要让人才能落地深耕。黄鹏羽愿意离开上海来到天津,就是看中了工程所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平台为他组建的团队,让他有条件实现他的创新规划和理想。”

  除了工程所的平台,天津在生物制药产业的布局也给了黄鹏羽更大的信心。他笑着告诉记者:“我到天津来以后,又‘挖’到了几个好苗子,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生,一个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生,一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科研人员,还有一个日本京都大学的博士。天津的生物医药产业对人才很有吸引力。”

  的确,没有产业的聚集,就没有人才的聚集。

  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正在落地运营。天津生物医药领域目前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4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5个。

  2020年9月以来,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为突破口,天津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对人才和项目“虹吸效应”加速显现。

  以产业揽才,天津围绕12条产业链,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青年人才。“天津新引进的人才都与重点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天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进的人才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占比25.8%。人才引进模式也由过去“单纯引进”转为“带土移植”,就是引进一个人才、带进一个团队、促进一个产业,形成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天津实施科技人才计划,加快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选拔,健全青年人才培养体系,锚定需求精心育才按下“快进键”。累计选拔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06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55名、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40名。围绕重点学科、重点产业链和人才联盟,设置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7个、工作站277个,储备后备人才1万余名。

  【2012】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6万元。

  ●发明专利授权量3363件。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56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万元。

  【2021】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1.3万元。

  ●发明专利授权量7376件。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325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

责任编辑:刘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