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劳动模范

白志勇:隧道里的“白工”

2015-06-18 07:48:06 来源:科技日报

他测量了中国高铁的十分之一

隧道里的“白工”

  认识白志勇两年,总奇怪他为何有一张白脸。白志勇是个测量工,一年三百天在野外风吹日晒,完全是个中学老师模样。

  端午临近,太阳正高,记者在甘肃定西一条在建的高铁隧道里见到白志勇,才知道他为什么白——长年在“山洞”里闷着。里面不见阳光,一团昏暗。

  中铁一局宝鸡测绘公司工人,37岁的白志勇,凭借精湛的测量功夫,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还位列“中国十大最美青工”。白志勇最熟的营生之一是高铁轨道测量。全国已建的高速铁路,每十公里轨道,就有一公里是他参与测量的。

  高速列车要平稳,轨道精度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误差范围是一般铁路要求的五分之一。让几千公里的铁轨跟图纸上的几何线精确吻合,里面学问大了,不像农村盖房,可以绷一根线去量。

  常说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测量也是“用光的艺术”。测量工是用一道道光尺,搭建起一套不可动摇的直线框架,使网格里每一个端点都有精确的坐标。

  100米的轨道,高速列车一秒钟就碾过去,白志勇得测量整一天。记者来到中铁一局五公司负责的宝兰客专高铁马营隧道里,白志勇正在此工作。他和同事先在隧道壁上已测好坐标的点上安装棱镜。棱镜可将入射光线原路反射回去。再操作支架好的全站仪——它旋转着发射激光,寻找棱镜反射光,从而算出自己的坐标。

  接下来,工程师在需要检测的铁轨上滚动一辆四轮小车。上面也安了棱镜,好让全站仪算出小车的位置。由此得知轨道的平直是否符合预期。

  原理不算复杂,现场麻烦大了。像科学实验一样,白志勇他们要反复测量。数据往往偏离,却搞不清问题出在哪里——棱镜安装不够精准?空气湿度温度变化导致光线折射?某环节操作不合规程?或者,就是铁轨安装误差,那样就可调整铁轨两旁的螺栓,把轨道移动到正确位置了。

  为了满足精度要求,白志勇要凭着经验和理解做出判断。测量小车一步步移动,直到数据完美无缺。

  高质量测量有两大要素,一是精贵的仪器。高铁轨道的测量成本是普通轨道的十倍。固定棱镜用的螺钉,每个价值几百上千,以确保精度。测量队员手持的POS机模样的电脑得三万多元。一台全站仪上百万元。一辆轨道测量小车至少也要几百万人民币。

  另一大要素就是专业的测量人:耐心、懂理论,有“感觉”。白志勇兼具一身。他在铁路学校并不是测量专业的。工作后才偶然到测量队,从“扶尺子”开始,自学成才,没两年就靠即时编软件的妙招,在中铁一局的测量比赛中脱颖而出。

  如今白志勇练就一手绝活,在昏黑的隧道里能凭手感操作仪器。他还喜欢使用各种小软件,发明一些小工具,业余时间研究编程,让机器代替人力。单位成立了白志勇技能大师工作室;他还申请了几项专利。

  “测量工作辛苦、枯燥,待遇不高。年轻人大多待不住。”中铁一局宝鸡测绘公司的技术带头人,教授级高工谯生有说,从没听过白志勇抱怨过。白志勇工作起来总是投入,不会累似的。谯生有说,跟“小白”搭伴,总是比别的组测得更快,更有劲头。

  隧道里常抢工期,测量队员习惯了跟铁路工人“争地盘”,因为工人来来去去会影响光线和站位。动不动两拨人就互相吼喊上了。彪悍的人群中,白志勇是个“温良恭俭让”的异类,他不习惯高声说话,总是客客气气的。

  高铁测量,没日没夜加班是常态,别人下班了累得躺倒就打呼噜,白志勇居然还有精力看书学习。几年下来,他比大多数科班出身的大学生更懂测量。

  同事们公认,白志勇这人除了测量外没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游戏、不看电视也不上网(除了下载测量用的软件)。其实白志勇有一个爱好,在家的日子,他喜欢下围棋,儿子是对手。他擅长的始终是安静的游戏,线与线交叉间的计算。(高 博)

  (科技日报北京6月17日电)

编辑:朱晶晶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