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劳动模范

李政:工作20多年获科技进步奖23项(组图)

2015-08-06 09:15:30 来源:经济日报

  为核电站贴上安全标签

  在核电领域,“安全”是第一要求。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包括李政在内的核电建设者必须对技术要求精益求精、对核电事业极端负责。这一点,几乎体现在核岛施工建设的每一个细节。

  以台山核电项目弹簧隔振器安装施工为例,弹簧隔振器需要安装在厂房的核心部位,在汽机运行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备安装精度很高,来不得半点马虎。李政率领团队夜以继日地推敲安装方案,针对现场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为保障过程中的每一次操作都专业准确,他亲自到现场示范操作,指导工人如何保证隔振器的定位精确。最终,项目隔振器安装和技术要求分毫不差,连业主方的专家都竖起大拇指夸赞。

  “核电站建设的安全性关系重大,一旦发生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这就给我们的建设施工提出了比一般工程更高的要求:核安全壳要能够抵御大型商用飞机的撞击、核电站厂房要能够抵抗沿海地区夏季频繁的强台风……这些都是核电站建设必须经历的考验,也是对建设者的考验,我们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李政对记者说。

  为了“万无一失”的安全,不但不能松懈,还要敢于担当、勇于创造。这方面,技术突破是李政及其团队为安全护航的“利刃”。

  核岛反应堆厂房内部的堆芯结构是支撑反应堆压力容器,也是防止核泄漏的第一道屏障。建造好这个容器,普通的混凝土根本无法满足技术要求,制造特殊混凝土的技术又完全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面对这种局面,李政不服气,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开始了技术攻关的征程。反复检测、选样,不断研制铁矿砂、粉煤灰等材料的配合比……他们查阅国外文献资料近千份,完成测试与数据分析数百次。2013年4月,由李政主导研制的耐高温达上千摄氏度的牺牲混凝土被送至2号核岛反应堆厂房的堆芯内部,标志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牺牲混凝土成功投产,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牺牲混凝土从研发到使用的全套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此项技术的垄断。

  打造一支卓越的团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政不仅是台山核电项目首屈一指的科研达人,还是许多青年学生的技术导师。在“传帮带”上投入更多精力,培养更多核电人才,也是李政的重要职责。

  在这方面,李政有一套独特的“教学安排”。他根据青年员工的自身情况设置挑战目标,安排工作时只提供基本数据参数和注意事项,待工作完成后再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带领他们到现场实际观摩,由他们自己思考解决方案,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青年员工主动思考、吸纳新知的动力和能力。此外,李政还定期邀请国内外核电技术专家为员工进行培训,同时带领团队成员开展“院企合作”,借助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关院校的科研优势进行重点研发。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究团队合作,我们建筑行业更是如此。没有最优秀的个人,只有最卓越的团队。任何一项科研技术创新依靠的都是众人的智慧,我们要让每一个人都优秀起来。”李政说。

  几年来,一个个和李政一样的技术精英正源源不断地从台上核电项目走出,走进田湾核电项目、阳江核电二期项目、红沿河核电二期项目、陆丰核电项目……他们从台山核电站出发,逐步从服务一座核电站的技术精英团队发展裂变为同时服务5座以上核电站的高端技术“尖刀部队”。

  推动团队的进步和年轻人的成长,正是李政心中劳动者价值和光荣的生动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逐渐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这对劳动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后,许多员工对我说‘佩服’‘羡慕’,其实‘劳动模范’人人可为。”李政说,“如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每天都想着再学一点儿、再进步一点儿,日积月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而这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进取的过程,就是劳动者的价值和使命所在。”(栾笑语)

1 2 共2页

编辑:字秀春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