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立新:演好胡同戏功夫在“诗”外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
盲人足球队:在绿茵场“踢”出生命之光
这是一场安静的足球赛,场边大小观众屏息凝神,不发出一丝声响;这又是一场热闹的足球赛,滚动的球“哗啦哗啦”响,球员口中“喂喂喂”不停,教练大喊“离球门还有4米!2米!快射门!”……
厉吉文是中国华电集团宁夏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教授、博士生导师,刚刚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企领导干部,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咱们的‘包工头’”。
搞清洁供热为老百姓办好事
银川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但多年来一直沿用分散式小锅炉供暖,供暖质量差,污染严重,居民意见大。为彻底改变银川市空气质量,银川市委市政府和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决定政企联手,共同打赢银川“蓝天保卫战”。
华电向银川集中供热工程共有 1838 米黄河盾构掘进长度、46公里的主管网、217.7 公里主支干线,大型穿越 53 处。以厉吉文为班长的华电宁夏公司领导班子按照华电集团公司党组全面战略转型和央企政治担当的战略部署,全面打响银川“蓝天保卫战”。
厉吉文亲赴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调研盾构机,在为盾构机命名时,厉吉文说:“我们搞清洁供热为老百姓办好事,这台盾构机就叫‘初心号’吧。”
该项目的建设得到华电集团公司党组的高度重视,各部门为工程建设开辟绿色通道。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亲赴工程建设一线调研,要求深入推进集团公司“五三六战略”,坚决打赢银川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攻坚战,确保如期高质量供暖。
创造国内供热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
“包工头”,要包安全、包质量、包工期,但工期却成为工程建设的第一只“拦路虎”。
经过专家多次论证,盾构穿越黄河至少需要 18 个月的工期。厉吉文率多路人马分赴全国,实地调研,反复比选,最终确定了“河西”“敞开式”“整体始发”的新方案,将工期成功缩短至8个月,创造了盾构机制造、盾构机掘进速度等多项国内外纪录。
为了包安全、包质量,厉吉文把总书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座右铭,“到工程建设一线去、到施工队伍中去”成为他工作的常态。
面对征地拆迁、锅炉拆除、管网改造、城区“两横三纵”管道敷设、设备供货等系列难题,厉吉文夜以继日,研究设计方案、亲赴厂家催货,冒雨与一线职工推进工程建设,几个月来,他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瘦了近 20 斤。
在厉吉文的带领下宁夏公司组织成立黄河盾构攻关工作组、城区“两横三纵”建设工作组、设备材料催货工作组,调配区域 120 余名精兵强将,攻坚克难,加快进度。从 2017 年施工以来,广大干部职工无论是中秋、国庆,还是元旦、春节,都坚守在施工一线。在厉吉文的带动下,区域广大干部职工和施工队伍主动放弃各类节假日休息,冬季冒着零下20 几度的严寒,夏季顶着30 几度的酷暑,日夜施工,以感天动地泣鬼神的气魄,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精神,在短短的一年内圆满完成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国内供热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
如期供热暖塞上
2018 年11月1日,华电正式向银川开栓供热,供热面积达4000 多万平方米,银川迎来清洁高效集中供热的新阶段,市民纷纷为自治区和市政府点赞,为华电叫好。
供热当天,厉吉文到百姓家里亲自察看供热情况,询问老百姓冷暖,并组织维护队伍对老旧小区的供热管网进行义务维修和更换。小区里的老大爷紧紧握住厉吉文的手,夸他带出一支好队伍、为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集中供热一举扭转了银川“区域分散、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供热局面。当年银川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4 天,5 年来首次突破300 天,优良天数增加49 天,PM2.5 下降21%,SO2 排放下降57%,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列全国169 个重点城市第4 位,入选2018 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城市。集中供热带来的“银川蓝”“华电暖”一时间成为银川市民关注的热词,老百姓给供热工人送热水、送水果、送锦旗表示感谢。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这是一场安静的足球赛,场边大小观众屏息凝神,不发出一丝声响;这又是一场热闹的足球赛,滚动的球“哗啦哗啦”响,球员口中“喂喂喂”不停,教练大喊“离球门还有4米!2米!快射门!”……
循着山脚水泥路,绕过一弯不大的水塘,再翻过几个缓坡,极目之处尽是果树,在南方阴冷的初冬,绿意不减。果农在埋头忙碌着,有的在套果袋,有的在挖地里的芍药根。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