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立新:演好胡同戏功夫在“诗”外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
盲人足球队:在绿茵场“踢”出生命之光
这是一场安静的足球赛,场边大小观众屏息凝神,不发出一丝声响;这又是一场热闹的足球赛,滚动的球“哗啦哗啦”响,球员口中“喂喂喂”不停,教练大喊“离球门还有4米!2米!快射门!”……
四季交替,人本能地想往空调室内钻,对酷暑、寒冬挥手告一句:“拜拜”,可偏偏有那么一群人,必须克服困难爬上几十米甚至百余米;不仅如此,他们还得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走线”作业。
22年,指手攀星摘月,服务了数以万计的万家灯火。徒步巡维电路的路程超过3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7圈多。
他叫龙福刚,现任兴义市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输电五班班长。
22年保持“零差错”“零事故”,拥有专利16项,其中带电作业工具的改进和应用,减少电量损失2.3亿度,为国家创造经济价值1亿元。
承力座、拔销钳、TYK卡具、折叠检修梯、登杆脚扣……不断地发明改造的产品得以在工作中很好地运用,龙福刚被同事们称为“发明家”。
龙福刚表示,搞创新发明的初衷是想提高生产效率,而绝非所谓的偷懒。
他说,“我服务的是万家灯火,时间就是生命。”一句简单的话语,22年无悔的守正创新。
也因为他发明创造的产品在工作中得到良好运用,让他先后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行业道德标兵”,南方电网公司“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表扬立功二等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而今再添新誉——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龙福刚所带电班主要负责黔西南州区域内1467公里内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共有74条110千伏线路,4984基杆塔。
高空带电作业,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进地狱。
通过多年的脚步丈量,龙福刚对这些线路和杆塔的地形地貌成竹在胸,对金具、导线型号等数据牢记于心。绝缘,布线,检修,龙福刚总能手到擒来,大大地减少耗材损失。
维修电工苦、累是次要的,高危才是最可怕的。这份工作危险系数很高,别人都是越干越胆大,做电工的越干越胆小,如果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经验还真没有胆量从事电工行业。
龙福刚说,“从衣服加靴子加手套整套作业装备,有20多公斤,多数时间都穿在身上,主要是密不透风,里面有汗水排不出来,就像每天洗十多次桑拿一样。”
话里行间,龙福刚已经穿了22年。
在50米左右的高空对110千伏高压线路带电检修,除了电压高之外,大风时电杆晃动严重,稍不留神就有危险。对常人而言,无不谈“电”色变,但龙福刚说:“虽然作业风险很高,但我从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岗位。”
在他看来,这个行业就得艺高人胆大。
龙福刚军人出生,从部队退伍后,1998年进入兴义供电局工作,对于他来说即使再危险,他相信越努力越幸运。他仅用了3年时间,便完成了同事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成长过程,从一名输电专业的门外汉成长为一级技能专家。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作为一名党员,始终不忘军人的执着与坚持,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工作中,龙福刚是身边同事学习的榜样。
在外出作业过程中,除了携带沉重的维修工具,龙福刚都会带上一支笔和本子。遇到理论性强和复杂的问题,龙福刚就把探讨的问题记录下来,向身边同事请教,以这种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2008年初,贵州电网遭受前所未有的凝冻灾害,黔东南地区受灾尤为严重,龙福刚因为线路工作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被推荐为兴义供电局赴黔东南支援抗冰抢险队长。
对年轻人,杨立新建议他们要多下点“笨功夫”,还要知道下在哪里,“功夫在诗外,人物的后景越多,戏才越好看。”
这是一场安静的足球赛,场边大小观众屏息凝神,不发出一丝声响;这又是一场热闹的足球赛,滚动的球“哗啦哗啦”响,球员口中“喂喂喂”不停,教练大喊“离球门还有4米!2米!快射门!”……
循着山脚水泥路,绕过一弯不大的水塘,再翻过几个缓坡,极目之处尽是果树,在南方阴冷的初冬,绿意不减。果农在埋头忙碌着,有的在套果袋,有的在挖地里的芍药根。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