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五一劳动奖章-正文
郝蜀民:“大气”磅礴书写科技人生(图)
//www.workercn.cn2014-05-1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图为郝蜀民汇报油气田开发方案 (马献珍摄)

  “踏破沙海云崖路,长啸贺兰太行巅”,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自我写照,32年的探索磨练,他总结出一套精确的地质找气理论,改变了石油地质界对低渗透油气田的认识,指导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成功建成了中国第四大气田——大牛地气田。

  采写手记

  在广袤、荒凉的沙漠勘探、开发油气,本身就是一项极为艰苦的事业。又因技术、理论的局限,开展了40年的勘探效果不佳,这时候最需要科技创新、需要突破。

  在这种背景下,郝蜀民和他的团队没有放弃,跑野外、勤研究,提出了新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重新打开了局面。但是,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业界的专家不认可,有异议。这时候的坚持和底气显得至为重要。

  郝蜀民顶住了这个压力,按照自己的思路,扩大了大牛地气田的产能,建成了国内第四大气田。

  为此,郝蜀民付出了健康的代价,类风湿、心梗,但病痛甚至死亡的威胁没有阻挡他在大牛地的敬业。他的爱人、同事都说,这源于他对这一事业的热爱,正如他自己所说,“要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气田”。

  一望无际的毛乌素沙地,现如今钻塔、采气树、集气站星星点点镶嵌其中,年产40亿立方米的大牛地气田便诞生于此。10年来,气田累计产气近200亿立方米。满足了多省市工业和上亿户居民生活用气,成为中国石化重要的资源战略阵地之一。

  大牛地气田是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几代人锲而不舍努力的结晶,也让一个人物由此出名,他就是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郝蜀民。

  执着源于对事业热爱

  1982年,石油地质院校毕业的郝蜀民分配到原地质矿产部第三普查勘探大队,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人。搞地质注定要奔波野外,28万平方千米横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的鄂尔多斯盆地,便是他的主战场。

  32年来,郝蜀民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被中国石化授予“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

  当年跑野外乘车绕盆地一周观察、测量地质剖面,需要一两个月时间。

  “每次出野外采集来的手标本样品,郝蜀民都是精心打磨、保存,一本厚厚的岩石资料剖面册上标注有所对应的剖面,至今还保存着。” 郝蜀民的爱人司建平说。

  长期的野外工作,给郝蜀民的健康带来了伤害。

  一次野外勘探,郝蜀民的类风湿发作,不能行走,被抬了回来。但他放不下他热爱的地质事业,一边服药治疗,一边锻炼身体,与疾病抗争,终于重回“战场”。

  “当年参加一次野外勘探很不容易,每次去,郝总都要克服身体不适,不放过任何一次积累资料、深化认识的机会。为此,郝总还放弃了几次调往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李良说。

  正是因为在在鄂尔多斯盆地勘探一线多年的积累沉淀,郝蜀民对盆地的地层构造了然于胸,为大牛地气田的成功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长期快节奏的勘探开发,密集的井位部署,压力巨大,导致郝蜀民的身体健康再受威胁。2005年,正值大牛地气田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的关键时期,郝蜀民的爱人却接到了他的病危通知书:郝蜀民患上了心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急需住院手术。怎么办!大批的开发井位等待部署,这时候作为负责人住院怎么能行。郝蜀民凭着感觉,住了两天医院就坚持出院,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