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安家 落户偏僻山村,只为更好地完成村民的嘱托
“妈妈,什么时候来给我烧餐饭?”接到女儿来电,连这样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娄湘汜常感内疚。要知道,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女儿就一个人在县城生活了。
当过文化员、档案员、出纳、团委书记、计生办主任,娄湘汜是在巧英乡工作时间最长的干部。早在10年前,长期住在乡里的娄湘汜,和在乡供电班工作的丈夫董寒松在县城买了房,准备搬家照顾上学的女儿。
可是这一计划,被一个突然而来的组织决定打乱,此后再未实现。
当时,雪头村和周边4个村合并,情况比较复杂。考虑到娄湘汜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且有董寒松老家在雪头村的优势,乡里特意派她担任联村干部。
这让娄湘汜左右为难。就像一架天平放在娄湘汜面前:一端是身为母亲的责任,谁也难以割舍对孩子的牵挂;另一端是繁重的村务,常回县城,势必冷落山里的乡亲。
思虑良久,夫妻俩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由于董寒松户口仍在村里,索性买了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农居,在雪头村安家了。
从此,村里多了一个不走的乡干部。夏天,她与村民一起在村口纳凉;冬天,她和四邻在小店烤火聊天。这里,没有她不熟悉的情况,没有她不熟悉的村民。
把根扎在偏僻山村,也深深扎在百姓心中。在村民的叙述中,娄湘汜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在村里开小店的董月初,每周要去信用社往账户打货款,少则数千,多则上万。5年多了,这活都由娄湘汜代办,一次都不延误,钱也一分不差;
今年正月初一,村里一位老人生病,因村卫生院唯一的医生放假而无法打针。焦急的娄湘汜马上向乡里反映村民的难处,很快有了轮流值班的医生;
曾经有几次机会,娄湘汜可以调到邻近县城的乡镇工作,不仅可以照顾女儿,还能增加收入。但领导找她谈话时,她却一次次放弃了……
在村民心目中,娄湘汜事事能办、样样都懂,对民政、计生、农经、新农村建设等政策和工作流程,非常精通,是全乡敬佩的全科型干部。对此,娄湘汜谦虚地说:“经常帮人代办,一些政策心里有数了。”
其实,50多岁的娄湘汜,至今仍在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现在,她能熟练运用电脑,还组建起雪头村党员QQ群和微信群,方便为外出务工和经商的村民办事。最近,她通过网络,为在云南务工的董自法办理了养老保险。
“多学一点本事,村民有需求时才能帮到他们,这才心不慌啊。”娄湘汜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