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青春“播火者”唱响雷锋之歌
——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新生代素描
“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馆长闫蕊带领前来参观的“编外雷锋团”成员们宣誓:“向雷锋同志学习,永做雷锋传人。”戴丹华摄
编者按
河南省邓州市既不是雷锋的故乡,也不是雷锋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然而却被许多人誉为“雷锋城”,何故?
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邓州的知名品牌“编外雷锋团”。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560名雷锋生前邓州籍战友陆续返乡,他们把雷锋精神“带回家”,就像560颗种子,播撒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代代传承。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老战友已故去过半,健在的也大都年逾古稀。但令他们欣喜的是,由这些老兵创建的“编外雷锋团”队伍里,大批像雷锋当年一样充满朝气的青春“播火者”,正步履铿锵、浩浩荡荡。
近日,记者深入邓州“编外雷锋团”新生代群体,探寻“精神烈焰”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编外雷锋团”薪火营有一大批年轻的退伍兵,他们脱掉军装、没脱掉本色,转变岗位、没改变追求——
“军字号”雷锋群体成为亮丽风景
在“编外雷锋团”,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即全部由退伍军人组成的薪火营。
谈起薪火营的来历,曾在雷锋生前所在团担任过政治处主任、“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介绍,1960年,560名邓州籍青年入伍到雷锋团,此后40多年,该团没有在邓州市征过兵。为使雷锋精神绵延相传,2002年以来,经上级与沈阳军区协调,邓州市先后选送了400余名优秀青年入伍到雷锋生前所在团“加钢淬火”,退伍后再加入“编外雷锋团”。后来,以他们为骨干,吸收邓州籍其他复转军人1300余人,组建了“编外雷锋团”薪火营。
现任邓州市花洲办事处三里阁社区办事员的杜恒,2002年底入伍到雷锋团,参加过国际维和,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在部队当过代理排长,入了党、立过功,退伍后又加入了“编外雷锋团”。这些特殊经历成为他就业的“敲门砖”,杜恒被厦门一家外企录用,很快被升为部门主管。
2009年春节,杜恒回家探亲,三里阁社区主任找到他说:“现在基层服务群众任务很重,需要能吃苦、会协调、有爱心的年轻人,你能不能来干两年?”当时杜恒在厦门拿着高薪,又颇受老板器重,发展势头很好,但想到自己是雷锋团走出来的兵,又是“编外雷锋团”成员,不能光打自己的“小算盘”,他当即辞去在厦门的工作,回社区当了一名普通办事员,工作干得有滋有味,上级每年组织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测评,杜恒都名列前茅。
那些在黄土地上耕地种田的“编外雷锋团”薪火营成员,也同样把雷锋精神带回家。他们发挥复退军人优势,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有160人担任过村组干部,有37个贫困村脱贫致富,有57个村被表彰为“双文明建设示范村”,118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军字号”雷锋群体不仅平时身体力行做好事,关键时刻还豁得出去。2013年7月,湍河发生险情。“编外雷锋团”薪火营50多名成员扛着团旗,和民兵应急分队一道急赴抗洪一线,像打仗一样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险情排除时,地方政府领导向他们伸出大拇指:不愧是雷锋团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