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让徐成感动的是,自己在创业失败后回鹤岗的那段日子,孙波只要有空就来找徐成,“走,陪我去商场逛逛。”徐成明白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他是不想看我情绪低落,闷在家里。”
得知孙波病重去北京住院,徐成和妻子第一时间赶到北京,看到重病监护室里病床上的孙波面容憔悴,徐成蹲在病房外的走廊上流泪了。
孙波住院的病房里有一位北京当地的老人,老人家里的子女工作都很忙,天天只能给老人买饭吃。孙波知道像他们得这样的病,对食物的择取不同于常人。孙波就和妻子商量做饭时给老人也带出一份。自此,刘桂华一天三顿饭,每顿都做出双份。后来,老人的手术不成功,不久就去世了。老人去世后,他的子女还专程从北京赶到鹤岗对孙波表示感谢。
爱人者,人恒爱之。亲戚、同事、朋友得知孙波患病后,纷纷热情地伸出援手。刘桂华的一位同学的妈妈知道了,主动往刘桂华的银行卡里汇了5万元钱,并对她说:“孙波是个好孩子,看病要紧,这钱婶不着急要,等你有的时侯再给我,没有就拉倒,婶还有退休金呢!”还有人当场就把给刘桂华的汇款单撕了,让她不要有还款的心理压力。
第二次换肾时,刘桂华含泪返回鹤岗打算把房子卖了。单位领导知道后,沟通公积金管理中心领导,取出了她的公积金,又组织单位给她捐款,感动得刘桂华热泪盈眶。
听到这么多故事,记者的眼睛瞬间有些湿润,这位“法官英雄”,真实得就像邻家的兄弟一样平凡而普通。
出于对孙波身体健康的考虑,记者没和他交流太久。但短暂的采访,他已留给记者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乐观面对生活的人。说话的语速不疾不徐,谈理想,谈对法官这个行业的认知,谈对每一起案件的秉公处理,谈对家人的愧疚……银色框架眼镜后的那张面孔,总会有浅浅的微笑。
其实,人之常理,孰不畏死?在第一次肾移植失败时,妻子嘴边起了一圈泡,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孙波,话也不说,双眼无神,总是摇头,看到他那种接近崩溃的样子,妻子欲哭无泪,问他:“你是不是不甘心,还想再换?”他说:“是。”
几天的采访,一个强烈的想法涌上心头:没有什么比对生命的渴望和对事业的挚爱更令人感动和敬仰,也许很多努力都貌似徒劳无获,但,对孙波来说,他得到的是“时光流逝而我心安” 。(本报记者 孙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