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到最偏远的村子当村官,去年大学毕业的黄顺轲干得咋样?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他不但坚持了下来,还在精准扶贫、解答政策、防控疫情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逐渐和大家伙打成一片。充满干劲的黄顺轲,觉得自己越来越有价值。
下了高铁,大约还剩100公里的路程。记者在山里绕了快3个小时,才赶到村委会大院。一下车,一个年轻小伙迎上来,这应该就是记者要找的人。看他略微有些腼腆,记者先抛出几个问题:“咱们村有几个村民组,人口有多少?”“贫困户还剩几户?”
“整个村有5个大组,14个小组,2334人;贫困户73户289人……”听到这儿,记者对于接下来的采访,多了几分期许。
缘起
“国家帮了我的家庭,我想帮助更多家庭”
年轻人叫黄顺轲,贵州遵义赤水人,今年24岁。2019年从贵州大学毕业后,经过选拔和考试,来到遵义凤冈县天桥镇平头溪村,成了一名村干部。
起初村里还不太相信会有年轻人愿意来。因为提起天桥镇,当地许多干部都直皱眉头。“天桥是离县城最偏远的镇,而平头溪村又是离天桥镇最偏远的村。”镇党委书记朱俊平介绍。
到那儿工作,当地干部都要下很大决心。刚走出校园的黄顺轲,为何会义无反顾去了脱贫攻坚一线的平头溪村?
“自己出身贫困家庭。国家帮了我的家庭,我想帮助更多家庭。”2017年,黄顺轲的父亲生了场大病,不仅耗光了家底,还干不了重活。没了顶梁柱,家里很快被识别为贫困户,获得帮扶,“学校也有助学金,让我顺利完成学业。”
毕业后,黄顺轲获得了不少工作机会,但迟迟没做决定。纠结了近一个月,贵州事业单位联考来了。研究完岗位需求,黄顺轲突然冒出了想法,“当个村官也不错!”
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支持。“农村缺干部,机会多,锻炼人,肯定有发展空间。”招聘进行得很顺利。今年年初,在办完各种手续后,黄顺轲正式奔赴平头溪村。
临行前,关于村子的概况,黄顺轲多少了解些,并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开头还是有点不适应。
“晚上洗澡,水压不够。洗到一半水没了,只能拎起桶,到一楼接冷水,将就冲一下。整个人冻得喷嚏一个接一个。吃饭顿顿离不开白菜、土豆、豆角老三样,一个星期能吃上一两顿肉就不错了。”黄顺轲笑着回忆。
到了晚上,其他村干部下班回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突然一个人,四周还静悄悄的,着实有些恐惧。”那一刻,他的脑海出现过放弃的念头。但经过反复考虑,黄顺轲还是忍住了,“刚来就走,岂不是让大伙看笑话,家人会怎么想?”
“坚持,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总会适应的。”黄顺轲默默地给自己鼓劲儿。
收获
“小事连着民心,一点不能大意”
黄顺轲首先从村委会办公室干起。从帮村民复印身份证、开证明,到梳理材料、整理表格,事情琐细,都要负责。
“办公室平时经常跟老百姓打交道,最容易快速了解村情,熟悉村委会工作。所以才把小黄安排过去。”村党总支书记桂轲表示。
跟其他村干部一样,除了常规工作,黄顺轲还要帮扶一户贫困户。“这家共有6口人,儿子常年到浙江打工,儿媳精神不太正常,靠老两口带孩子。”第一次走访,黄顺轲特意带了些水果和大米,并跟老人交了底,有啥事就找他。
有一次村里统计外出务工情况,黄顺轲怕老人出岔子,决定跑一趟。“天天打电话,咋能找不到号?快到院子外面,再翻翻。”刚进门,他就听到了老两口的声音。原来老人不识字,儿子的电话更不会存,手机里全是号码,一急就分不清谁是谁。
按照老人回忆的时间范围,黄顺轲很快确定了号码。拨通了一听声儿,是老两口的儿子错不了。他立马将号码抄在纸上,提醒他们保管好,并顺便问清了对方最新的务工情况。临走时,老两口亲自送到了门口,心情特别轻松。“事情再小也是事。小事连着民心,一点不能大意。”黄顺轲很是感慨。
没过多久,县里下发通知,要针对贫困户发放务工补贴。村里要落实,任务派给了黄顺轲。当时他想都没想,顺手就把通知转到了村里的帮扶群。
“打零工能不能领?”“之前领过的还能领吗?”“之前申请了但没领上的还有份吗?”……短短几分钟,群里就冒出一堆问题。黄顺轲有些慌了神,“自己也不清楚具体政策,一时不知道咋回答。”
没办法,他只好把问题挨个转给镇上的人社中心,寻求援助,“上个问题还没问完,下个问题又来了,特别狼狈。”这段经历,给他提了个醒,“村里的工作并不像看上去的那般简单,涉及一些政策,更不能照本宣科。样样都得考虑周全,做细做实,否则就会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
打那之后,但凡遇到类似的任务,黄顺轲都会把相关政策找出来,先突击研究一遍。待掌握得差不多了,便用通俗易懂的话,向村民传达、落实。“来这儿就是为大伙儿服务的,不能给他们添堵。”
憧憬
“要真正融入村子,干好群众工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随着工作的深入,黄顺轲对基层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不管是抗疫还是脱贫,所有政策和工作,都要基层干部逐一落实。”
前段时间,为做好疫情防控,凡是从外地进村的,都得登记排查。没想到,黄顺轲碰到了情况。
“这个村民从外地的娘家回来,进村时没登记。我就赶紧联系,哪知道她非但不配合,说话还特难听。”眼看沟通几次无果,黄顺轲也有了情绪,一个人生闷气,“实在搞不懂,自己没做错啥,她态度咋这么差!”
最后他只好向其他村干部求助。谁知没费啥功夫,事情就解决了。冷静了一会,黄顺轲分析,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自己刚来到村里,更多是靠手机联系大家。只听过,没见过,这很难赢得大家信任,打起交道自然不顺畅。”找到了突破口,他想着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把自己当成村子的一分子,“要真正融入村子,干好群众工作。要当好一颗‘螺丝钉’,牢牢钉进基层。”
这股积极上进的劲头儿,村干部都看在眼里。“他在这儿一没亲戚,二没朋友,能静下心来工作,很不容易。离家400多公里,每次回家得给他3天假,不然刚到家就得走。”桂轲说,“县里有政策,以后提拔使用干部会优先考虑脱贫攻坚一线的年轻大学生。只要踏实肯干,未来的路差不了。”
前几天,黄顺轲还收到了一个好消息,自己的对象也要报考大学生村官。“她换了好几个工作,一直不称心。加上平时交流时,对我的工作很支持,很认同,这才下定了决心。”
眼下正逢毕业季,黄顺轲觉得,找工作首先应考虑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能从中得到什么,同时还得摒弃偏见,把握机会。在基层大有可为,“带领群众乘风破浪奔小康,岂不是很有价值?”(记者 苏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