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爱国诗人屈原曾写下“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的千古名句。抗日战争时期,无数学子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如今,一批批大学生积极参军入伍,活跃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为国防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值征兵季,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南方日报今起推出“梦想从军营起飞——八一建军节特别报道”,展现大学生士兵在军营的飒爽英姿和强军风采,敬请垂注。
陈朝柄在仔细擦拭飞机前挡风玻璃,让飞行员的视野更好。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通讯员 李强 摄
落日余晖下,陈朝柄看着自己亲手维护的战鹰平稳飞向蓝天,心里终于松了口气。他默默伸出右手,对着正在爬升的战鹰庄重地敬了个军礼。
陈朝柄是南部战区空军运输搜救航空兵某部机务兵。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他老家湖北荆州受灾严重,父母带着5岁的他向高处逃命时,正好被前来抗洪救灾的解放军救下。从此,这个小男孩在心中埋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
2017年大学毕业后,在家人的支持下,陈朝柄终于如愿参军入伍。临出发之际,全村乡邻前来陈家祝贺,外公外婆拉住他的手,含泪回忆当年解放军救下全村人性命的故事,勉励陈朝柄:“在部队好好干,不能给咱村丢脸!”
“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入伍3年,陈朝柄犹记儿时誓言,亦不敢忘父母乡亲临别时的谆谆教诲。作为一名空军机务兵,他摸遍飞机每一条“神经”,熟知飞机的“五脏六腑”,只为及时发现飞行隐患,确保战鹰不“带病上天”。
一家5兄弟先后参军
在陈朝柄老家,选择当兵的“90后”不在少数。陈朝柄说,他发小跟他同一批应征入伍,其家族4个堂兄弟也先后参军报国。
又是盛夏,1000公里外,陈朝柄家乡再遭洪水影响。解放军“闻汛而动”,向灾情最严重地区进发。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最美逆行者中也有子弟兵身影——空降兵部队出动1.5万余名官兵,连续坚守79个日夜,转战11个县市,解救群众5.4万多人,以未溃一口、未破一垸、未亡一人的骄人战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陈朝柄家乡荆州,是当年洪水重灾区之一。
“当时家乡很多地方都被淹,我爸妈抱着我往高处跑,是解放军把我们一家救了,不但给我们水和干粮,还把我们安置到安全的地方。”陈朝柄说,虽然那时他还小,但他依稀记得是“穿绿衣服的叔叔救了我”。
20多年过去,当地人仍感恩解放军的救命之情,时常给孩子们讲起当年的故事。“洪水最危险的时候,大人都要上堤巡逻。村民在大堤上面巡,战士们在最危险的大堤下面巡。江水翻滚,一不小心就会被大浪卷走。”父亲曾告诉陈朝柄。
“说起当年抗洪的往事,村里的老人都会流泪。”陈朝柄说。
因为这段“过命之交”,当地老百姓对军人充满了感激。长辈们的言传身教,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年那群躲在父母怀里逃命的孩子。
“我们村的年轻人都向往部队,以参军为荣。我的话,高考就想报考军校,可惜分数没达到,所以一直想大学毕业后入伍。得知我被选上,村里人放鞭炮庆祝。爸妈还摆了几十桌酒席,请村里人吃饭。”说到这,陈朝柄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及时发现战鹰零件裂纹
“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生命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这21个字,是融进每一个机务兵血液中的铮铮誓言。
阳光炙烤着大地,飞机跑道没有树木遮蔽,中午时地面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傍晚有飞行任务,陈朝柄正和战友们紧锣密鼓地给飞机做检修、维护。
入伍后,陈朝柄加入中国空军,成为一名机务兵。刚进部队,他并不适应。
“我大学学的是物流管理,文科专业,在部队我是一名空军机务兵,负责给战鹰检修等工作,因此需要从零开始学机械知识。”陈朝柄说。下连队前,他有4个月时间学习,前两个月主要跟教官学理论知识,后两个月手把手学实操。
一架飞机的零件有成千上万个,检修工具多达上百种。光熟悉每个零件、工具就耗时耗力。陈朝柄“笨鸟先飞”:熟记教员的讲课课件、啃上千页的业务书籍、不放过每一次实操机会,这才慢慢找到“感觉”。“到后来,我基本能做到闭着眼睛‘摸’出检修工具叫什么,对飞机的构造也很熟悉。”
顺利通过考核后,陈朝柄终于来到部队。刚下连队,他又遇到“拦路虎”。
“刚到连队的时候,师父每天让我反复干擦飞机、拧螺帽、打保险等最基础的工作,一干7天。”陈朝柄直言,那一周他心里落差很大,觉得当兵挺没劲的。
“每一颗螺帽没拧到位,都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师父看出了学员们的“小心思”,将大伙儿叫到跟前,通过一个个血淋淋的真实案例,告诉大家细节对于安全飞行的重要意义。“有机会给你看看我师父打的保险,真的就像个艺术品一样。他的细致认真,深深影响了我。”如今,陈朝柄已深深懂得师父当年的良苦用心。
“我师父立过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这都是在机械师岗位上干出来的。每次看他认真打保险、拧螺丝,我就想,他干的也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活啊!时间长了,我才明白,做事最难的是坚持,最难能可贵的也是坚持。”陈朝柄说。
业精于勤。陈朝柄虽然年纪不大,手上却布满厚茧。他摸遍飞机每一条“神经”,熟知飞机“五脏六腑”,终于慢慢练就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的本领。
有次,他检修飞机时发现一个零件存在裂纹,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飞行事故。“我当时用放大镜看,发现那个部件隐约有个比头发丝还细的裂纹,于是又找来仪器测,也提示有问题。最终经过机械师的复核,确认零件确实存在问题。”陈朝柄笑着说,领导当晚在全队通报表扬了他,这让他深深体会到职业自豪感。
飞机停机坪就是战场
陈朝柄所在大队负责某型运输机机务工作。这是我国自行制造的运输机,曾执行过大量任务,其中包括播撒周恩来总理骨灰、唐山大地震消杀作业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该型运输机服役超半个世纪,见证了人民空军运输机迈入运-20时代,但因其高可靠性、经济性、维护简单等特点,至今仍应用于空军训练、跳伞、运输等任务中。陈朝柄所部就是空军为数不多装备该型飞机的部队。
与光鲜亮丽的飞行员相比,机务兵给人的感觉是手拿解刀、抹布的“脏兮兮”印象。实际上,两者岗位虽不同,却都是让战鹰飞上蓝天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我们机务责任同样重大。”陈朝柄谈起了他首次外出执行任务的经历:
“去年10月,我随队参加海上伞训保障,这是我第一次外出执行任务,心里既兴奋又紧张。特别是看到参加伞训的飞行员在舱门前排成一排准备登机时,我心想这架飞机好多螺丝是我拧的、保险是我打的、油也是我加的,手上都是汗,仿佛准备跳伞的是我自己。”
当天任务很圆满,当最后一个架次飞机平稳落地,陈朝柄悬了一天的心终于落地。“伞训时,飞机后舱一坐就是10多个飞行员,他们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们机务工作,直接关系飞行安全和战友生命,绝不能出任何岔子!”
飞机停机坪就是战场。采访中,陈朝柄直言,放飞是整个机务保障工作中最紧张的环节。全体人员各司其责,检查仪表、取轮挡、打旗……任何一个环节有“战情”,他们都会立即组织人员“把脉”,确保战鹰不“带病上天”。
有次,战鹰起飞前进行发动机试车时,突然发生异常抖动。陈朝柄和师父戴上劳保手套,顶着发动机上百摄氏度的高温紧急排障。虽然双手裸露部分不时被发动机炙烤,但他们顾不得疼痛,迅速排查并解决了问题。飞行员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名机务兵,陈朝柄们虽然只能站在飞行员身后做“无名英雄”,但他们从无怨言。他们深知,他们和飞行员是一个战斗整体,共同守护祖国的蓝天。(南方日报记者 祁雷 王俊涛)
记者手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陈朝柄的参军情结,始于1998年解放军从洪水中救下他们全村人。对于经历了那场大洪水的人来说,“迷彩服”是共同记忆。当年,笔者家乡湖南也遭受洪水肆虐,至今犹记部队直升机在上空侦查灾情、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成大堤的情景。
“军民鱼水情”,在中国从来不是假话。无论是地震还是洪水,无论是疫情还是撤侨,一句“解放军来了!”犹如黑夜中的曙光。鸡蛋、西瓜、热饭……信仰“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老百姓,总会硬塞给“兵娃子”们各种“吃食”,以表拥军之情。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当年被解放军战士们保护的孩子们,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其中很多像陈朝柄一样,加入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有的正踏着老兵当年的足迹,奋战在抗洪一线,像前辈们当年一样,给陷入绝境的人们带去生的希望。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军民团结一家亲,这样的部队才有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