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代骄子

援川改良致富果 人人夸赞他“巴适得很”

2020-08-11 11:18:02 来源:浙江日报

  夏日炎炎,跨越2000多公里,记者再次见到王金良。

  那是在四川省屏山县锦屏镇的田地里,他正和农民探讨修枝整形和施肥等技巧,这里也是屏山特产茵红李的主产地。

  相比两年前,王金良的皮肤又黝黑不少,人也清瘦许多,两鬓斑白。平日里说话很少的他,一说起茵红李种植却侃侃而谈。

  在屏山,许多人都对他这个外乡人十分钦佩。原来,2018年10月,王金良来到海盐的对口支援县屏山挂职,实施“茵红李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营销”精准扶贫项目。不到两年时间,他凭什么让当地农民再三挽留?自己又为何多次作出延期挂职的决定?在屏山的这些天里,记者找到了答案:王金良从不怕失败,毫无保留地将农技知识传授给当地农户。

  “产业不提质,农民不增收,我就不撤退。”王金良眼神坚定。

  减产提质惹争议

  7月中旬,正是茵红李丰收的季节。用当地果农的话说:“多亏了王老师,今年的果品比去年的更好,这下不愁卖了。”

  然而,想起刚来屏山时,王金良哪有如今这般受人厚待。“当时没人认同我减量提质的想法,认为我不厚道、胡来。”王金良说。

  1963年,王金良出生在海盐农村,祖辈、父母都是农民。从原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他满怀爱农情结,回到海盐,扎根农技推广第一线。

  30多年来,王金良与同事几乎天天下田观察,掌握害虫的发生危害情况,每年为海盐挽回粮食损失4万吨左右,价值1.2亿元。

  2017年3月,海盐与屏山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立下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海誓山盟”,王金良也因此与屏山结缘。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茵红李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全县水果种植面积18万亩,其中12万亩是茵红李。

  彼时,屏山果农还按照传统方式种植,导致茵红李果型小、口感差,行情最差时1斤只能卖3角钱左右,果农一年的收入连温饱都很难保障。

  得知情况后,2018年4月,王金良特地赶赴屏山,在当地开展了一堂农技合作课。“课的内容是如何提升茵红李品质,解决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病虫害防治手段有限等瓶颈问题。”王金良回忆道。

  这堂课,让这位农技专家决定“不走了”。“课后的实地调研让我发现,屏山茵红李现状比想象中更差。”王金良坦言,选择留下后心里也没底,浙江的农业技术是否会在大山里“水土不服”。但看到深山里,果农还住着并不牢固的土坯房,以及他们脱贫致富的愿望,王金良也就“铁了心”。

  王金良留在屏山的第一件事,就是控制茵红李产量。在当地果农眼里,这样的做法意味着减产,必然会减少自己的收入,甚至不少村民指着他:“我们种了几十年茵红李,你一个外地人凭什么来指导我们!”

  反对声并没有击退王金良。“既然农民不相信我,那就先做个示范出来。”那一年,王金良利用扶贫资金,投入150万元建立了6300亩茵红李标准化示范基地,并创建茵红李生产技术标准,要求产量减少30%左右。

  为了获得当地果农的信任,王金良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土特产终成致富果

  王金良控产的方法是将果树矮化。“高大的茵红李树虽然结果多,但实际上只有树顶的小部分果子得到了足够的光合作用。”王金良说,只有矮化了,将多余的枝杈修剪掉,养分汲取充足、光照均匀,整棵树结出的果子才能都又大又甜。

  把三四米高的茵红李树修剪到1米多,看似荒唐,却是茵红李提质增收的关键。“这也是转变当地果农种植理念的第一步。”王金良说。

  很多人都劝王金良“算了吧”,屏山人历来就以传统方式种植和管理茵红李,岂是你一个外地人短短几天就能改变的。王金良也“倔”得很,他一边用心管理示范基地,一边亲自上门为果农、合作社社长及当地农技专家做思想工作、开办培训课。

  当地果农渐渐被王金良的这股韧劲打动了,加之示范基地里的茵红李长势喜人,他们纷纷主动拿起剪刀,将自家田地里多余的茵红李树枝修剪掉。

  王金良舒心地笑了。为了把茵红李做成高端果,王金良还发挥自身所长,花了两个月时间制作了一张《屏山县茵红李标准化栽培模式图》,图上标明每个月的操作要点、管理注意事项、配方施肥等内容,并把它张贴到每一户果农家中,让他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通过控产提质和标准化栽培管理,2019年,屏山茵红李总产量从2018年的10万吨下降到7万吨,产值却从3.5亿元提高到5亿元,全县果农增收1.5亿元以上,2500余户种植茵红李的贫困户脱贫。“一亩李子一万块,脱贫致富来得快!”屏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斌告诉记者,预计今年总产值将超6亿元。

  如今在屏山,认识王金良的都称赞他“人巴适得很”,意思是会干事、能成事。在王金良的帮助下,茵红李俨然已成为当地的“脱贫果”、“致富果”。

  贫困户打开致富门

  “不到一周时间就卖光了。”王金良算了下,今年屏山茵红李总产量达到12万吨,品质最好的特级果每斤价格在20元以上。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刚刚步入正轨的茵红李产业再次面临挑战,本该结束挂职的王金良也因此执意作出延期的决定。“生产是没问题了,但屏山茵红李的销路还没打开。”这是王金良第三次选择延期,这一次,他打算拓展市场,打造茵红李全产业链转型扶贫模式。

  疫情趋向平稳,王金良就带着当地农技专家、合作社社长分赴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广西等地,并依托屏山果品行业协会,主动向各地大型水果超市和经销商推销茵红李。

  这一推销,打响了茵红李的名气,6月底开始,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赶来屏山上门收购。“以前我们背着李子下山都卖不掉,现在客商会带着工人从千里之外来采摘、装货,生活有奔头了。”贫困户黄天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为了打开销路,王金良还做了件大胆的事:让大山里的农民“触网”。王金良明白,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是阻碍茵红李销售的另一大原因,为此,他特地请专人开通了屏山茵红李线上销售渠道,农民点点手机,订单就能接踵而来。

  驱车沿盘山公路驶向锦屏镇光辉村,王金良径直来到位于半山腰的果农蒋克武家中。“这是今年新尝试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顺着王金良手指的方向,是一台崭新的高科技设备,通过控制系统,可以清晰看到每一棵果树的生长情况。“要让客户下单下得放心。”王金良说,品质决定口碑,口碑决定销量。

  眼下,屏山茵红李产业已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之路,当被问及何时回海盐时,王金良说:“要亲眼看到茵红李年年稳增收,我才能放心地结束挂职。”(记者 王雨红 县委报道组 范冰洁 浙报融媒共享联盟海盐站 吾凯杰)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赵丽颖亮相农村剧《幸福到万家》

    8月6日,由郑晓龙、姚远联合执导,赵冬苓编剧,赵丽颖领衔主演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幸福到万家》在优酷年度剧集发布中首次亮相,同一天该剧官方微博也首度公开了概念海报。

  • 她用拳头打破偏见 活出想要的样子!

    我觉得女孩首先要自立,要自强,尊重是自己赢来的。女孩一定要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目标。不管你喜欢什么,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你就会越来越自信。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抗疫期间,他创造出惊人的“舒朗速度”

    8月8日是一个暑热未消的周六,下午5点多,舒朗集团董事长吴健民在公司开完会后,驾车来到位于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舒朗集团五期项目建设工地。

  • 全球抗疫,有华商的一份贡献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的《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9)》出版。报告全方位梳理了华商在全球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总结了在世界经济新形势下以及中国经济不同阶段华商的成就和贡献。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