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张庆堂:根在农村心系农民(图)
//www.workercn.cn2014-03-01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更多

  我叫张庆堂,1944年出生,今年已经70岁了。从河南省鲁山县张良镇民政所退休后,我热心农村纠纷调解工作,协助乡镇及基层人民法庭解决纠纷。2012年10月我被鲁山县人民法院选任为人民陪审员。

  对人民陪审员这个“无袍法官”的工作,从不了解到满腔热情,我深切体会到,只有扎根农村,心系农民,心有为民解忧的情怀,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审员。

  在履职过程中我发现,基层群众在遇到纠纷时仍习惯于寻求政府排忧解难,然而由于行政职能在调处社会矛盾方面的弱化,一些村组班子涣散,许多村干部认为明哲保身、少管为佳,生怕管闲事落不是,得罪人。而社会力量尚没有成长为化解纷争的有生力量,一些在社会上享有威望的人想管点“闲事”,却师出无名。在农村,有难无人帮、有忧无人排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矛盾纠纷涌向法院,让法官不堪负重。

  从被任命为人民陪审员那天起,我就告诫自己,自己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又搞农村工作几十年,当人民陪审员就该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我知道,我的根在农村,只有融入农民,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做好人民陪审员工作。

  我在农村工作几十年,也积累了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为我做好人民陪审员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陪审民事案件过程中,我充分把握乡情民意,利用适合“乡土”的办事办案方法。在处理一起宅基地纠纷案中,当事人长期到中央、省市上访,我深知,对于这种特殊案件,运用法律这种有点冷冰冰的条文评判,当事人心中的疙瘩还不可能解决,只有利用亲情,利用当事人的社会关系,多做思想工作,才是最有效的办法。为此,我与承办法官主动到当事人的村庄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与当地村干部一起与当事人的亲戚拉家常,先后十几次的调解,终使当事人理解自己的做法不合适,当事人的一名有影响力的亲戚又从中调和,一起信访近五年的案件得以解决,当事人停访罢诉,案件顺利审结。

  老百姓既然信任我,让我这个以前还是法律“门外汉”的人成为一名“无袍法官”,坐在高高的审判台上,我就应该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倾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老百姓特别是农村的父老乡亲排忧解难,我在退休之年又在基层农村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为农村、农业、农民干点事,是我的荣幸,我的身在农村,心在农村,为了农村,我将乐此不疲,再立新功。(李永超 整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