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朱军成 男儿执掌乱针绣(图)
//www.workercn.cn2014-05-1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江苏扬州宝应县华艺苑刺绣研究所,一名“绣娘”正在丝绸上飞针走线,那刺绣作品如同油画一样明快亮丽。走近细看,这“绣娘”却是男儿郎。他叫朱军成,是当地乱针绣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国家研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男绣娘”带领20多名绣娘创业

  朱军成以前在南京艺术学院进修油画专业,1989年他参观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时,里面的乱针绣作品让他深感震撼。当过教师、办过工艺厂的他,决定学习乱针绣技艺。

  当朱军成来到研究所拜师时,几位教师很吃惊:“你一个男人学刺绣做什么?能绣得好吗?”

  初次接触刺绣时,朱军成完全不知道针怎么拿、怎么捏,更不知道两只手怎么配合,紧张得满头大汗。“我请老师课后给我开小灶,没想到半小时就‘出师’了,第一幅作品用了23天。”朱军成说,刺绣是一门枯燥而繁琐的工艺,虽然比不上女性绣娘的沉静、细腻,但具备美术功底,对色彩更有感觉,也立志要以此为事业,因此学得很快。两年的时间他便掌握了乱针绣的全部技法。

  “男绣娘”在当地引起了一些村民的围观和好奇,也吸引了20多名本地的绣娘一起创业。

  1991年朱军成组建了扬州宝应鲁垛工艺刺绣厂。1993年时朱军成想将业务范围扩大到苏州,但和苏州盛行的平针绣相比,乱针绣没有那么光滑平整的效果。

  接受了业内人士的建议后,朱军成对针法进行了改良,作画时将平针绣丝光好、平整工整的特点与乱针绣传统上富于变化及立体感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得作品更有质感、更传神。同时,他新创斜纹针、柳叶针、枫叶针等十几种针法,还把线进行劈分,最多时一根线分成了32支,每支相当于蚕丝的一半那么细,让刺绣的表现效果更加细腻、光滑、平整。

  产业化能更好传承艺术

  1998年,朱军成组建了扬州宝应华艺苑刺绣研究所,并先后在苏州、扬州、南京、上海等地开起工作室和直营店,他的作品也走向60余个国家和地区。他共有6件作品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金奖;每年百万元以上的作品就售出10至15件,价格最高的一幅达到400万元。随着收入的提高,研究所已从最初的十几人达到了最高时期的400余人。

  “仅在我的老家鲁垛镇,就有3000多名人员从事乱针绣相关行业,其中较有名气的刺绣师有20多岁的‘绣哥’付健、60多岁的‘绣爷’莫学春,不止我一个男绣娘。”朱军成说,在鲁垛镇的扬州乱针绣文化产业园内,已经吸纳656名绣娘在集聚区工作,年营业收入2800万元左右。

  入行25年,朱军成感受到了传统工艺面临的传承困难、人才转行及流失等挑战。“让艺术成为产业才能解决传承问题,让产业支撑艺术才能让艺术走得更远。”这是他的体会。对刺绣的发展来说,如何既简单易于被接受、又能保持经典的传统特色,是他正在思考的课题。

  日前,朱军成接受日本一文化组织邀请,在大阪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我的梦想就是把研究所开到国外去,让国外的平民都能知道扬州乱针绣。目前,网络教学交流平台即将开通,这是我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朱军成憧憬道。(姚雪青摄影报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