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怎么办?
七星村的余忠却动起了自己的“小心思”。40多岁的余忠,自从2007年返乡扎根流转村里60余亩土地开始,已经成为村里最早富起来的那部分人。2013年,余忠琢磨着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搞一三产业互动发展乡村旅游,但余林盘破旧的景观却让人发愁。“为何不出钱帮乡亲修房子,房子建好后也是景观。”
在政府规划指引下,由自己出资给乡亲们建房,在余林盘形成一个小规模的聚居组团——余忠的这一想法,让县上眼前一亮。
事情就这样初步定了下来:余忠出资700余万元,让19户村民免费住上新居。而在几公里外的永商镇宝桥村,同样的模式也正在进行:在当地发展多年的杨勇、侯静夫妇,出资2000余万元,为朱山岭林盘群的54户农户盖新房。
房子怎么修 让受益方说了算
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对七星村4组19户村民来说,修房子是件大事。19户人,众口难调。出钱的是余忠,但房子怎么修、户型什么样,却不是余忠说了算。
当时,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不知开了多少次,最终,19户村民都在协议上按了手印。“说老实话,当时我就有些犹豫。”余树明当时的住房是几年前才新修的,她有些舍不得。但当看到规划图时,她还是动摇了。和丈夫商量之后,余树明扒掉了自家的老屋。
按照大伙儿商量好的方案,余树明家可以按每人35平方米的标准,分得一幢新房;家里的宅基地置换出来,余忠还付给余树明家19000元的补偿款。在修房子期间,还能领到每人每月140元的过渡费。“这也是大家商量出来的。”
村支书彭富全坦言,事情能顺利办成,和余忠良好的人缘不无关系,“老余2007年就回来了,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要是外面随便来个人,这事恐怕不好办。”
“让农民自己做主。”潘小兵评价,这一过程中,政府只起到规划、把关、服务的作用。政府大包大揽,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往往吃力不讨好。
其实,不少人都奇怪:拿那么多钱给村民修房子,余忠图个什么。“你看,这是整理宅基地节约出的10余亩地,将建设一个游客接待中心,引进住宿、餐饮等业态。”余忠说,准备在“朋友圈”里进行招商,吸引大家来此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