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个“鉴赏专业户”
读到什么份上,写到什么份上
记者:“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多数中国人把唐诗作为儿童启蒙、个人中国古典文学修养的必备读品。周教授能谈谈你的诗词启蒙吗?
周啸天:我从小喜欢儿歌。10岁那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选编了一套百首丛书:《唐诗一百首》《宋诗一百首》《唐宋词一百首》《历代民歌一百首》,母亲作为生日礼物送我,让我自己看。这就是我的诗词启蒙。
记者:后来你给自己有个定位——鉴赏专业户。“述而不作”,是因为唐诗宋词已经高不可攀了吗?
周啸天:“鉴赏专业户”不是自己的定位,是机会使然。我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一批研究生,毕业时,正好遇到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唐诗鉴赏辞典》,撰稿人汇集了当时国内唐诗学界的非常著名的学者100多人,很多都是名教授,如程千帆、萧涤非、周振甫等等。
我最初参与《唐诗鉴赏辞典》的写作,是从导师宛敏灏先生手里拿的一个辞条,是崔国辅《怨词》:“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说的是一位宫女翻检衣箱,发现一件旧的罗衣,牵惹起对往事的回忆。这首诗有双重的寓意,一重是以秋日罗衣见捐,喻宫女的失宠。另一重是以宫女之失宠,喻政治失意。中国文人诗有这个传统。“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诗刺帝王的寡恩,翻过了两层。所以含蓄,耐人寻味。
稿子写完之后,编辑感到很满意,来信说再写几篇。之后又来信说,再写几篇。于是就写了很多。后来有些已经分配出去的名篇,也收回来给我写。如李白《将进酒》,本来别人写过了,审稿时觉得不满意,又交给我写。后来,我写的这篇赏析文章与另一篇赏析文章一起,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收入高中语文教辅里。“‘鉴’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鉴赏古典,是既看古人的好处,也看不好处。看得多了,心里就亮堂。所以我说,读也,写在其中矣。读到什么份上,写到什么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