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 这些女性电影人在做什么?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让“姐姐”成为了今夏最热门的话题,再加上《三十而已》等剧的热播,使得女性力量在今年尤为突显,成为疫情阴霾之下的一道光芒。
-
他想当个好演员,而不是大明星
“乘风破浪的,不只是我们面前的这30位‘姐姐’,还包括台下的你,也包括台上的我,我们都在各自的舞台上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在今夏热门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最后一期直播当中,黄晓明有感而发。
还有2个多月,74路驾驶员包荣海就要退休了。这位保持着公司在岗最长安全行驶里程的老师傅,每天依然勤勉地紧握着方向盘,把乘客安全送往他们的目的地。
在调度室休息时,他不自觉地会拿出自己的服务卡看看,“000015”,“当初领证时,是从000011号开始的。前面4个人都退休了,我也快了。”一旁的徒弟计华看着自己10万出头的服务卡,来了一句,“师傅,不是还有我们吗?”包荣海抬起头笑笑。
从业40年,包荣海已经带了近百位徒弟,而计华是最后的“关门弟子”。就像他驾驶的车辆不断迭代更新一样,每个行业也都会有新人来完成新的使命,但对于这个岗位,包荣海有着更多的不舍。
对徒弟特别爱“唠叨”
“前面路口,行人比较多,车速一定要放慢!”计华紧张地握着方向盘。站在一旁的包荣海,每经过一条道路,都会小声叮嘱注意事项。
“安全行驶的关键,就是要慢,不能开斗气车。”包荣海告诉记者,现在的公交车大多是新能源车,一些年轻的驾驶员以为车子性能好了,开车就可以随意,这容易闯出大祸。
而包师傅的慢性子,是被他第一次接触到的解放牌661型公交车磨出来的。“当年公交车的刹车是液压的,一脚根本刹不住,必须要多踩几脚。”1980年,包荣海进入公交当驾驶员时,开的是42路,解放牌的车子一开就是好几年。因为刹车不好,所以他每次上岗都会小心翼翼,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慢性子”的驾驶习惯。
再过一段时间,计华就要满师接受考核了。带教的一路上,包荣海“唠叨”不断,大概他不想把自己的金字招牌砸在关门弟子的手里。
“大桥车”永留记忆
从汽油车、柴油车再到新能源车,从解放牌、交通牌、黄河牌,再到申沃,包师傅坦言,近四十年,自己几乎把上海所有的公交车型都开遍了,但留在内心最深处的还是黄海牌“大桥车”。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南浦大桥的建成和浦东迎来改革开放,上海市民对公交出行的需求大幅增加。话说黄浦江上第一座大桥南浦大桥建成后,相关部门启动了公交跨桥运营方案。可是,公交车辆在南浦大桥上经常趴窝。“因为南浦大桥上桥时,有很多个弯,当时的公交车辆马力不够,连续转弯就没力气了。”于是,主管部门向生产厂家定制了一批大马力的公交车,因为和南浦大桥有关,所以大家都称这批车为“大桥车”。
“那时候,坐专线车的乘客也多,但是挤再多的人,那车开起来也特别轻松。”回忆起开“大桥车”的场景,他的嘴角微微扬起了笑意。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安全行驶130多万公里,等于绕了地球30多圈。
“我这一辈子,除了开车啥也不会。”在包荣海看来,做个公交驾驶员是件很幸福的事。无论是当初入行,还是公交行业最低谷的2000年以后最初的那几年。那时,每天都会听说有同事离职,也有人劝他跳槽,去开旅游包车,赚得多,人轻松。可大家都去赚大钱了,这些为民服务的岗位就不要了?
包师傅的疑惑和不解很快就有了答案。2010年前后,在上海市总工会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上海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公共汽电车行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公交职工的待遇出现了明显增长。如今,让包荣海满意的不止于待遇,还有车辆更新等工作环境的改善,更是那浓浓的人情味。
连续开了几圈车,在包荣海满意地点头后,计华一颗忐忑的心才放下。看着师傅慢慢远去的背影,想着他几个月的言传身教,计华懂了,人这一辈子,尽力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让“姐姐”成为了今夏最热门的话题,再加上《三十而已》等剧的热播,使得女性力量在今年尤为突显,成为疫情阴霾之下的一道光芒。
“乘风破浪的,不只是我们面前的这30位‘姐姐’,还包括台下的你,也包括台上的我,我们都在各自的舞台上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在今夏热门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最后一期直播当中,黄晓明有感而发。
“咩……咩……回家喽……”安徽舒城县山七镇90后女孩张志菊站在自家羊圈前大声招呼着,与此同时,有几百名观众在她的直播间观看群羊回家的“盛况”。
今年45岁的冯延丰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郝桥镇东薛屯村人,曾在外从事五金生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苜蓿芽、苦苦菜等很多以前被认为是杂草的野菜,现在都上了市民餐桌。瞅准这一商机,冯延丰决定返乡生产便捷即食的野菜速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