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阎崇年:五十年如一日研究清史(图)
//www.workercn.cn2014-05-16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作者专访

  谈历史研究

  从努尔哈赤身上学到很多

  座谈会上,有不少历史学者都提到了阎崇年在清史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而被提及最多的就是位列卷首的《努尔哈赤传》。对于这部学术著作,阎崇年也是感情深厚,“这部书说是1983年出版,其实我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也包括在十年‘文革’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所以也是花费心血最多的。这本书我每隔10年就会修订一次,像2003年的《天命汗》,还有13年修订的《努尔哈赤传》和《努尔哈赤全传》。”

  2014年出版的《努尔哈赤全传》是一本通俗历史读物,问及现在的读者能从中获得什么?阎崇年结合自己的经历说:“现在的人常常会在意个人的事业成就,努尔哈赤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第一是立志,要有理想目标,现在的很多人都是想着混碗饭吃就行了。第二是学习,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第三个是执着,努尔哈赤用了44年来建功立业,而我用了50年来研究清史。”

  阎崇年表示,他不像有些人所说那样一味地追捧努尔哈赤,而是同时也指出了他在事业上的失误和性格上的弱点。“努尔哈赤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清朝的兴盛是可以从他那找到根源,而清朝的衰败也能从他那找到影子,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一定要从第一手资料做起

  阎崇年回忆,这本书出版后不仅仅在国内影响广泛,在日本、美国的清史学界也受到很多关注,1989年还曾受到史景迁之邀去美国耶鲁大学演讲。“当时下面坐的都是大学教授,题目是史景迁定的‘清史研究的新资料’,这个题目就是让我要讲出点新东西来,也让我三天没睡好觉,后来我讲了清代的石刻资料,比如一些碑传、墓志铭等,让他们很惊讶,后来耶鲁大学还专门派出一个工作组来中国考察。”

  在阎崇年看来,研究历史一定要从第一手资料做起,像碑传、墓志铭这都是外国没有的,而现在的一些研究者习惯于在网上下载资料和别人的论文,这样学术研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有一次昌平发现了康熙的一个行宫,但是当时所有的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这个怎么办,我就去台湾故宫的满文档案里找到这个行宫竣工的记载,但这属于孤证,后来我又到北京故宫找,不断地缩小范围,找到了它的‘开工’记载。”

  回顾50年的学术生涯,阎崇年称让他感慨和庆幸是,经历了3年自然灾害,10年“文革”,80年代的下海潮,以及近些年来浮躁的学术氛围,依然能够坚持清史研究。“老一辈的清史专家越来越少了,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也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我也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你们花几十年去做一件事,是不可能不成功的。”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