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仕德的“窑变”故事(图)
//www.workercn.cn2014-08-21来源: 广西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廖仕德在精心创作。
“刘海戏金蟾”陶艺作品多次获奖。
廖仕德,阳朔县阳朔镇响水桥居民,今年63岁,从事陶瓷烧制已有39个年头。他研发的人工手段致“窑变”烧制技术,使单一色调的紫砂陶器披上了金釉、金星釉、孔雀斑等漂亮外衣,烧制出了一件件陶瓷精品。
1975年,24岁的廖仕德,受聘为阳朔县城关陶瓷厂技术员。廖仕德配合自治区派来的技术顾问,经过多次配方调整,研发出了漂亮的“唐三彩”系列产品。1976年10月,厂里将这些新品种送到广交会展出,受到客户青睐。上世纪90年代,廖仕德与同是陶瓷厂工人的妻子一起下海,办起了阳朔县响水桥陶瓷厂。
一次,烧窑时天气异常闷热,廖仕德只好借助加大火势、人工吹风等手段烧窑。开窑时,有少数产品发生“窑变”,如同塑上了一层金粉。“窑变”的陶器是宝啊,但总是偶尔得之,是千年等一回的事!廖仕德想,可否人工为之,使偶尔变为寻常?
经过一次次试验、一次次调整配方,2010年,廖仕德终于获得了满意的人工“窑变”产品。之后,廖仕德产出了金釉、金星釉、孔雀斑等精美华丽的“窑变”陶瓷工艺品。2012年,他的“刘海戏金蟾”陶艺、“孔雀斑窑变朱坭茶具”分别获得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铜奖。2013年,“象山钮金星茶具”获得第二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银奖。
如今,作为桂林市工艺美术大师的廖仕德仍是钻劲不减。他期盼有一天能烧制出更为美妙华丽的“窑变”作品。
本报记者 何运斌 本报通讯员 诸葛保满/摄影报道
编辑:朱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