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建斌李一桐新剧上演“忘年恋”
刚刚告别《三叉戟》中的退休老警察“大背头”,演员陈建斌很快就要在都市情感剧《爱我就别想太多》里与年龄相差20岁的李一桐上演一段“忘年恋”。
-
公磊:演员要学会等待
她是画坛典范和旗帜
“对家属和上海的画家来说,陈佩秋先生走得太突然了,大家都非常悲痛。”昨天11时50分许,上海美协主席郑辛遥和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专职副主席韩陈青刚从陈佩秋家探望归来。
“此前,美协为陈佩秋先生准备了一件特别的礼物,原本计划今年6月初到先生的家里送给她。”郑辛遥口中的这件礼物,是一张1960年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登记表”,至今已经整整一个甲子。
“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画院之一,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的目标是汇集一批上海地区最好的书画家,陈佩秋先生和谢稚柳先生是上海中国画院聘任的第一批画师,足见他们当年的艺术成就已经非常高了。”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画家陈翔告诉记者,“她的传统功力很强,但从不保守。她将西方绘画印象派光和色的表现,运用到中国画的色彩创作中,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创造性转化。可以说,她是传统中国画创新的典范和旗帜。”
在上海美协副主席、画家陈琪眼中,陈佩秋先生的艺术在中国画坛影响深远,也是谢稚柳之后上海画坛成就最高的画家。“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画家,艺术生涯长达80多年,她的人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的创作转型期以及当代艺术的繁荣。她本人不仅传统文化底蕴深刻,而且不断创新探索,为中国画坛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被更多元的当代艺术界所普遍认可,这是难能可贵的。”
她的心比很多人柔软
沪上知名主持人曹可凡最后一次和陈佩秋接触,是今年春节期间。陈佩秋为《可凡倾听》节目组写了一张书法“向医务工作者致敬”。“早上看到先生离世消息非常惊讶,本来还想着明年在节目中给她过百岁虚岁生日。”
侠骨柔肠,是曹可凡对陈佩秋的印象。在王珮瑜的一次专场演出上,主持人在台上反复介绍王珮瑜是“中国女老生中唱得最好的人”。坐在第一排的陈佩秋突然上台,夺过了主持人的话筒说:“艺术不分男女,你为什么要强调她是女老生中的第一人,她就是老生中的第一人。”这给了同在台下观看演出的曹可凡一个深刻印象。“她还反问主持人,如果她画的一幅画,把她的名字按掉,能分辨出来这是女画家还是男画家画的吗?”
但随着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他慢慢发现这位女画家内心可能比很多人都柔软。“她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求学时,非常尊敬建议她临摹赵干《江行初雪图》的郑午昌老师。”曹可凡说,“陈佩秋把郑午昌视为一生的恩师。郑午昌先生离世后,她把当时家境困难的郑师母接到了自己家里,像对母亲一样奉养。”
让曹可凡印象更深刻的是,有次在程十发家中见到前来探望的陈佩秋。“大概是2004年左右,程十发在病中,两位大画家其实都垂垂老矣。当时,陈佩秋先生一个人跑到程十发家里,拉着程老的手,鼓励程老:我们过去来往不多,现在就剩我们两个了,我们要健康,活得久一点,画更多的画。她说:你的手要多锻炼,不锻炼要退化。她还说:你如果觉得孤单和寂寞,可以和我打电话,我身体比你好,我可以随时过来和你聊聊天。”这些话,让在一边亲耳听到的曹可凡颇为感动。
她耄耋之年不改率真
兰花是陈佩秋最爱画也最擅长的。她自号“健碧”。“健碧”二字,也是以兰花不急于求成的精神自勉,她的性格也一如她画的兰花。她曾透露,“为什么说兰花强健呢,随便怎么风吹,它的叶子韧性非常厉害,风吹的时候反而姿态非常美。春季的时候兰花开完了,但是它的叶子整年都还是碧绿的,我就用这个字。因为花还是需要绿叶来扶持啊,我是宁肯做叶子不要做花。”
无论是在展览会上、研讨会中,或在京昆名家演出的剧场里,陈佩秋总是一头银发、身姿干练、儒雅大气、快人快语,耄耋之年依旧不改其纯真、直率的本性。她孜孜不倦地执着于中国古代书画巨作的重新审鉴,曾经直率地说,“我既不想抢别人的饭碗,更不想当不赚钱的傻帽,只是当前鉴定界随意之风蔓延,学术水平日下,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对艺术的不负责,对后人的不负责,我要尽己所能还书画历史以本来面目。”
陈佩秋曾经表示,人生至此,除了心爱的书画艺术,自己早已无欲无求,名利于她,早如过眼云烟,宠辱不惊。“我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将中国绘画文脉代代相传。”
98岁的陈佩秋告别人世,人间又少了一位大画家。(记者 李君娜)
刚刚告别《三叉戟》中的退休老警察“大背头”,演员陈建斌很快就要在都市情感剧《爱我就别想太多》里与年龄相差20岁的李一桐上演一段“忘年恋”。
短发,黑框眼镜,T恤搭配板鞋,个头不高、一副“假小子”装扮的华梦丽从树上摘下黄桃,美滋滋地咬上一口。6月19日,记者来到句容市果牧不忘家庭农场时,华梦丽正带领工人采摘今年最后一批早黄桃。
昔日,一部《水浒传》使山东水泊梁山名扬天下,广及四海,涌现出许多梁山好汉;然而,今日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涌现出新时代的梁山好汉,杨营镇蔡庄村农民蔡怀坤就是新时代的梁山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