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篇
“我们这代人的目标是实现数学强国梦”
张继平非常崇敬的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有深刻研究,与西方有些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数学贡献只是零散、非主流的观点相反,吴先生提出“中国古代数学是主流数学”的观点,被不少国家的数学家认可。
每每提起“中国必将成为数学大国”的“陈省身猜想”,张继平总会热血沸腾:“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就是实现中国人的数学强国梦,振兴和复兴中国数学。这既是个人奋斗目标,也是我国在数学方面应该支持和坚持的目标。”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数学家大会是中国向数学强国迈进的重要起点,张继平是大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大会的成功和北大数学“黄金一代”的崛起,让他对中国人的数学强国梦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回首过往,无论身处何方、地位有何变化,张继平的一颗赤子之心始终未变。他在研究中时刻碰撞出思想火花,体验教学相长的乐趣,兴趣融入工作,以致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专注,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数学学科的蓬勃发展。
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永远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
记者:您认为年轻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求学治学?您在治学方面有何心得?
张继平: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青春,大学、研究生加上两年博士后阶段,是学习最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性格,是成就人生的基石,每个人都应充分重视。数学研究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最具创造性的往往是博士生及其后十几二十年,由此不难理解号称数学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为什么只奖给不超过40岁的年轻数学家了。
我在大学阶段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每天在讨论班、报告会和讲座间轮转。在研究生阶段,我常常为了一个问题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连续几天奋战,把结果证明记录下来。人生是分阶段的,完成好各阶段的任务非常重要,跨越人生阶段的遗憾是很难弥补的。就像短跑运动员,最具爆发力的运动生涯是很短暂的。
记者:您平时注意了解年轻人的特点喜好吗?您喜欢什么样的教学风格?
张继平:我做北大老师最快乐的事就是教学相长,不仅给学生讲授知识,还能从他们那里体会青春的力量,获得灵感。学生把我问住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不觉得师长尊严被冒犯。
有人说“某个老师很厉害,一辈子不认错”,在学生面前树立这样的形象是不对的,应该是谁正确就服从谁,不能因为你是权威、你是老师就得听你的,教育孩子听正确的话很重要。在知识领域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地位、年龄之分,培养创新能力需要营造这样的氛围。
记者: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曾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您怎么看待“钱学森之问”?
张继平:现在都从体制上找原因,但每一个人、每个组织应该考虑具体该怎么做。我个人认为应该像段学复先生那样具有宽阔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为了确定的目标和真正的发展奋不顾身,不受任何干扰,要有大格局。个人当然要努力,还要有多方面条件的配合。
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多尊重科学家的个性,多发挥他们的个人能动性,多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交流,这是科学取得更大成就的必须条件。不要轻易评价一个科学家,以今天得没得奖、明天发表多少论文来衡量,这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多意义。不要吊一个“红苹果”在空中让大家去争,大家应集中精力给社会贡献自己的“金苹果”。
记者: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您如何评价“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张继平:中国的劳动人民具备的“工匠精神”至为珍贵,值得认真学习,发扬光大,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我希望中国人所具有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传统得到代代相传,要打造更多独门技艺或绝活,成民族之最、发出民族之光。
现在的年轻人想法多元,创新意识强,对新技术、新事物敏感熟悉,能够很快将其融入生活甚至思想中。我总是告诉学生,成功是艰苦奋斗的结果,即便灵机一动也是汗水浇灌出来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做诚实守信的劳动者,用劳动的汗水浇灌收获的花朵,不要异想天开,丰收的喜悦永远属于辛勤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