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和他的乡村托管院
陶广山:快乐就在工作中
双手接过四川南充市总工会干部送上的慰问金,李勇,这个身材粗壮、皮肤黝黑41岁的中年汉子,一下子竟然扭捏起来了:双手来回摩挲着装钱的信封,眼睛一会儿望望前方、一会儿看看手上,嘴里不断重复,“工会没少帮助我,谢谢,谢谢了……”这一幕发生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三官镇红岩村“李勇老幼托管院”,李勇是负责人。
陶广山,53岁,31年前从部队转业,分配到金川集团公司冶炼厂熔炼车间,从事冶炼工作,一直工作在火法冶炼的第一线。 30年,他从普通的青工,成长为金川集团公司铜火法冶炼专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2012年,公司工会授牌成立了以劳动模范陶广山为带头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集中解决在生产工作中的急、难、险、重问题。
雪域“天路”送菜人
老赵的全名叫赵让军,48岁,是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工务段一名普通的汽车司机。自2006年7月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通运营以来,老赵就承担起了往返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唐古拉区段各站区运送蔬菜和生活用品的任务。
多年来,老赵以实际行动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顶风雪、抗严寒、耐缺氧,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尽心竭力为“天路”职工服务,夜以继日地奔波在保障职工生活用品运送一线。他不畏艰辛,奋勇拼搏,攻坚克难,驾驶的送菜车给高原铁路职工带来期盼和温暖,为一线职工生活带来幸福和安康。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唐古拉北站区间全长573公里,往返一趟1146公里,老赵平均两个月往返9趟。6年多来,他在运送蔬菜的道路上没有发生过任何交通事故,从无半点偏差,安全行驶达40万公里。
退休之前
中国铁建十六局二公司娄保灿快退休了,大家说:“你别太逞能,安安稳稳到退休就是你的成绩。”可他按捺不住自己,凌晨1点穿着大衣,戴着棉帽驱车赶到邯济铁路复线施工现场,组织大家抢卸道砟。
由于列车运送道砟,一次就是40多节车皮,每节车皮都在60吨以上,而卸车时间只有两小时左右,这是一场突击战。万一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卸完车,就会耽误下一趟列车的正常通过。为了确保时间,不论运道砟的列车什么时间到,娄保灿都要到现场组织指挥。赶上严冬季节,夜里的温度都在零下10多摄氏度,加上刺骨的寒风更加让人寒冷难耐。娄保灿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路基下喊着:“把砟机杆放直了,往这儿扒”,“第三小组,把车厢角落的砟往中间推……”确认现场没有任何问题时,他才返回宿舍。
巧手人的“妙家什”
整整半年,臧鑫赫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翻阅资料、请教专家、绘图、采买组装配件、不断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研制出这个理想中的“遥控器”。拿着刚诞生的宝贝,臧鑫赫又找到一台报废抽油机,反复练习左右手同步操作,直至使用起来得心应手。“12-5井组只有4名采油工,要管35口井,赶上几口井同时有活儿,人手就不够用。”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友们的劳动强度,一向“爱琢磨”的臧鑫赫,还自主研发出了万用简易手轮、压力表保温盒、油井偷停指示灯、多功能连通器等几个创新项目。
达人秀技:动车探伤女工雷立
从农村来到铁路工作的雷立,带着几分羞涩和内向被分配到成都车辆段轮对探伤组担当探伤工。很快,这个农村女孩给师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不但勤奋肯学,有问题总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而且性格质朴、沉着细腻,都认为她是探伤工难得的好苗子。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雷立很快喜欢上了探伤工作。她在工作中一次又一次发现重大裂纹缺陷;在比赛中,一次又一次摘金夺银,成为全局的技术标杆、全路的技术能手。在长期的探伤实践中,她认真探索总结探伤的工艺和方法,“裂有长短,孔是一点,杂波乱动,透锈一片”16字探伤法至今仍是客车轮对探伤判断故障的法宝。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