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冬,已是哈医大副教授的于维汉被派往克山县抢救病人、调查研究,从此踏上了攻克克山病的人生旅途。

1964年,围绕克山病地区缺硒、高锰、蛋白质和维生素E等,于维汉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建起了克山病防治观测站,对1.6万人做了22年的综合性研究。同年,中央决定在哈医大创建克山病研究室。此后,于维汉系统诊治了6000多名各型克山病患者,主持了500多例死亡患者解剖,做了5000多次动物实验,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为了尽快找到治疗克山病的办法,于维汉的很多实验都是在偏僻的农村病区进行的。

 
 

 作为一名党员,隗永贵对自己承办的每一起案件都认真对待,不放过任何细节,努力做一名业务过硬的检察官。

隗永贵告诉记者:“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我感到我们只要做了一些事情,或者只要是努力去做了,社会的反响要比我们想象的大,法律效果要通过群众的支持、理解去传递扩大。我帮助的未成年人没有一个再次犯罪的,这让我非常欣慰。”在他的帮助下,房山区有36名失学少年重新回到了课堂,23名有过刑事前科的少年找到了工作,3名女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

 
 

李远护,男儿名字女儿身。在浏阳市大围山,她的爱心远近闻名。她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不辞劳苦的义工。

李远护:大山深处好义工

“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实在太多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有一群人,有一个阵地,一起做好事,该有多好。”李远护深有感触。2010年5月,她向学校、镇政府和民政部门提出正式成立大围山义工服务队的建议,得到了支持。这是浏阳市第一支乡镇一级的义工服务队。东门完小的孩子们踊跃地加入了这支特殊的队伍。李远护说:“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有爱心的孩子,更有利于健康成长,对家庭、对社会也更有益。”

 
 

孙卫东今年48岁,是高区城管办的一名信息采集员。高高的个头、黝黑的皮肤,一见面,他憨憨的笑容让人颇感亲切。

孙卫东:烈日下为环卫工按摩

由于无法从王玉清口中获取更多信息,记者几经周折,最终经过怡园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的牵线,与“按摩哥”孙卫东取得了联系。孙卫东今年48岁,是高区城管办的一名信息采集员。高高的个头、黝黑的皮肤,一见面,他憨憨的笑容让人颇感亲切。不过,意外的是,面对采访,性格稍显倔强的的他,依旧坚持初衷:“这点小事儿,真的不用采访,真的不用!”

 
 

52岁的父亲默默地挑起了替儿还债的重担,白天搬运石头,晚上到石灰窑打工,不舍得吃喝,辛苦积攒,一坚持就是20年,终于还清了债务。

150多户,5.3万块钱,在那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乡亲们谁容易呀,这都是他们的血汗钱!儿子一走了之,我不能昧了良心。”虽然没有人到他家里讨债,但儿子欠下的沉重债务成了王月申的心病。他很爱面子,觉得从此直不起腰,见了人都是绕着走。王月申说,他了解儿子的为人,原本对儿子还抱有希望。但是接二连三的打击导致儿子精神崩溃患上精神疾病,根本无力还债了。“欠了债怕什么,就还人家呀,不能一直拖欠。”

 
 

他是陕西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在农村一蹲就是54年;他用科技手段解决了改革开放之初全省的粮食缺口难题。

李立科:生命扎根在土地里

正值小麦成熟期,李立科和他的伙伴们简单安营后,就每天在麦田里调查研究,土样分析,比对实验。李立科发现,增施磷肥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调动深层土壤里的有效水分,可以抵御天旱缺雨的自然条件。他把这一发现当即付诸实验,个人贷款15万元,购回870吨化肥,全部分发到生产队,还逐村逐户向社员讲解增施磷肥的道理和方法,自己也借用了一块麦田,种下了磷和铵的对比试验田。

 
 

徐亚轩,1993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深州市大冯营乡徐祥口村,这位“90后”青年在天津打工期间,因救落入河东区中山门轻轨站护仓河的工友,不幸遇难,将生命定格在2014年7月4日。

徐亚轩:以命换命救工友

据郑帅回忆,当他喊出“救我救我”后,徐亚轩左手扶着栏杆,右手想去抓他,但始终够不到,最后只能伸出脚去让在河中挣扎的他抓住。先走的工友听到他们的求救声后,也赶过来帮忙,隔着护栏抓住徐亚轩的手,准备合力将徐亚轩和他救上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由于手滑,再加之体力不支,最终徐亚轩从大家手中慢慢滑脱,两人掉入河中。

 
 

59岁的大庆油田采油工任相财,有两个大名鼎鼎的绰号:“工人发明家”、“技术120”。

1989年,管着10多口注水井的任相财,为一件事伤透了脑筋——室外装置一到冬天就冻结,无法取套压。“能不能注入防冻油呢?”他试验了很多次,却根本注不进去。一天,他路过汽修厂,看到车下支着千斤顶,顿时欣喜若狂,不久后,他就借鉴千斤顶的原理,创造出了“多功能注水井套压装置挤油器”,这也是他的第一项发明。看到工友们竞相使用,纷纷叫好,任相财深受触动:“想为企业多干点事,光凭力气不够,还得靠技术和智慧!”

 
 

“想在重庆城创业搞火锅,这里面水深得很,这忠县小妹子真是勇气可嘉!”

在火锅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的朱江渝来到李密经营的火锅店中。此时,李密正在前台算账,空荡荡的店里没有一个客人,几个服务员站在角落里打着哈欠。“你好,我叫朱江渝,是重庆火锅协会的,也是家福火锅的老板。”由于火锅店实在太出名,着实把李密吓了一跳,赶紧跑上前握手欢迎。李密听得很认真,并不时地将朱江渝的话记在本子上。由于李密开的是老火锅,所以,朱江渝建议李密逐步将店内原有的装修风格变成古典风格,这样会更吸引顾客。

 
 

“王健林成功学”里,“创新,胆子大,敢闯敢试”排名第一,这是他的人生信条和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王健林看来,中国现在缺生产资料等很多要素,但最缺的是企业家。而对于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率,他显得忧心忡忡:“不到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分之一。而美国大学生有30%多,全世界平均百分之十几。这么低的创业率怎么可能出企业家?怎么可能成就梦想?”王健林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光有梦想不够,还要勇敢地迈出创业第一步,“你如果去试了,也许一半成功一半失败,但不试成功的机会是零。”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