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医生和教师是我自豪的职业
我叫杨柳,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教师。非常荣幸能够获得全国师德楷模这样一个无上光荣的称号,我知道这个荣誉不是属于我个人,更多的是我所代表的医疗行业的教师。
27年前,当我大学毕业留校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成为一名眼科医生的时候,我同时拥有了世界上最受人尊重的两个职业——医生和教师。我很自豪,同时也感到了责任重大。我必须不断努力,成为手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人,因为患者的眼睛交给了我,患者后半生的光明和一个家庭的幸福交给了我;我必须不断努力,作为教师,我是学生们的榜样,我不仅要传授他们医学知识,教会他们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成为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一个临床科学家。
"做好每一件事,尽好每一份责任。"这是我做人做事的风格。每个人的一生是由自己所踩下的每个脚印组成的,每个脚印踩踏实了,每件事努力做好了,才能收获一个不悔的人生。<详细> |
杨敏: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教学生立身行事
"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正如天津大学校歌诠释的那样,高校、教师、学生一定要肩负社会责任,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创新性人才输出基地,高校应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担任什么职务,都应该用辛勤的劳动和扎实的工作践行敬业这一朴素而崇高的美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我们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想结合家庭社会的力量,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我们付出心血与汗水,用一生去奉献。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立身行事。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和学术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青年才俊的进步。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和独立人格的养成。<详细> |
孙雅艳:相信"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灵魂,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只有和学生交心,才能被学生接纳。
我们面对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我想尽办法走近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除了坚持在校和学生谈心,也到校外开展家访。至今家访107名大学生,从上海到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吉林等地。家访中听到最多的是:"想不到老师会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家访。"一次到吉林家访,身患重症的学生的母亲拥抱着我,流着泪说:"今天见到您,真是太高兴了,能把孩子送到您这里真是太放心了。"
家访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教育途径。每个学生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只有用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才能发自内心爱学生。多年来,我用笔记录与学生相处的感动瞬间,当写下15万字的《我爱我生手记》时,我深刻地体会到没有一个人会排斥发自内心的爱,没有一个学生不渴望自己被关注、被重视。或许,一句鼓励的话就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何况我们影响的是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详细> |
魏亚建:二十七年的海岛守望
莆田南日岛,素有"十八列岛"之称,除主岛外,还有4个小岛有居民长住。在南日主岛北部12公里处,有一个小岛,状似圆盘,人称"罗盘"。就在10年前,这里还缺水没电,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艘小舢板,交通非常不方便,每年分配到的新教师,不到一学年,就卷着铺盖走人。偏僻的小岛岛民非常渴望有专业的师范生来任教。
二十七年来,我始终忠实于平凡的教育岗位,从普通教师、班主任、校教导到校长,虽然角色不断转变了,但"传道、授业、解惑"的信念始终没有变。二十七年来,始终现身于教学第一线,刻苦钻研业务,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师表,爱生如子,时刻关注小岛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我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认识外部的世界,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以朴实的爱心感召学生,以真挚的情感滋润学生,对于各类性格特征的学生,都给予不厌其烦的教育,他们一个个变得健康活泼了,我成了他们心智发展的引路人。我以校为家,诲人不倦,带出了一个充满朝气的学校,凭着实干的精神赢得了岛民的爱戴与尊敬。这些年来我有好几次调到岛外的机会,都主动放弃了。因为,罗盘岛上渔民们也真心实意把我当作亲人,我也把罗盘岛当做我的第二故乡。<详细> |
支月英:35年山旮旯里的守望
35年来,我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区小路;想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区教育;心中始终笃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那片深山,为那片贫瘠的土地播种希望。
35年的山区教育和生活经历,让我拥有了酸甜苦辣的记忆。35年山旮旯的守望,让我收获了人生的无比幸福!
那是1980年,19岁的我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距县城70多公里的澡下镇泥洋小学。当我满怀憧憬坐班车到终点站下车打听泥洋小学时,老乡指着朝天的山路告诉我,沿着这山路走20里地就到了。我挑着行李,独自一人,走了二个多小时崎岖山路,才踏进了泥洋小学的大门。那里海拔上千米,人烟稀少,不通班车,出门全靠二条腿。我学会了挑担,从山下把学生们的课本、教学用具、生活用品挑到学校。我学会了开荒种菜,过起了自给自足的山区生活。每当夜晚,窗外山风呼啸,鸟兽怪叫,吓得我不敢入睡,多少次毒蛇出没睡房、千脚虫爬上床和我作伴!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新老师们来了半年一年就走了,我却始终坚守着,我深爱着大山里的这些孩子们,每当我对视他们渴望知识的双眼时,会更加坚定坚守山区教育的决心。<详细> |
苏慧敏:瑶山孩子的好"姐姐"
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一名乡村教师,2005年8月开始踏上山村小学讲坛。回望过去10年岁月,痛楚和欣喜相伴、汗水和收获相随、彷徨和自省交织。
2005年,我来到都安县偏远的大兴镇林堂小学任语文老师。学校共有260名学生,近一半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关爱,十分自卑,见到人都不敢说话。作为他们的大姐姐,我竭力当好 "三师两员"(即教师、医师、厨师、保育员和保安员)。通过自身的经历、身边的故事教育鼓励他们,让他们明白:瑶山的孩子虽然起点底,但通过自己努力,一样能闯出一片晴空。
在家访时,除了贫困,孩子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父母远离自己,小小年纪承受着不该承受的孤儿般的心灵之痛。对此,我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进行感情疏导,告诉他们父母在外奔波的艰辛。如韩湘琴同学,她的父母在柳州市打工,家里只有卧病在床的老奶奶,无法给予必要的关心和爱护,她因此辍学在家。我几次跋山涉水到她家做思想工作,终于让她返校学习。<详细> |
周娟:我要永远做孩子们的"好妈妈"
有人问我,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付出多收获少,值得吗?我告诉他,当我的学生学会写字时,他们送给我的节日礼物居然是用彩色铅笔写的"老师!妈妈!"。
爱的付出收获的是累累硕果,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所教过的学生,有30多名荣获市、县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30多人次在市、县级比赛中获奖。如今,那一群群残疾学生在我和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和呵护下,逐步成为了自食其力、贡献社会的人!对我的工作,各级组织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参加了中国残联第五次、第六次代表大会和祖国60年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我还经常应邀参加先进事迹巡回演讲团,到一些高校为师生们作演讲,用自己的故事感染大家,弘扬社会正能量。
如今,我的听力虽然还在继续下降,双耳已是重度耳聋,很多人曾劝我离开这里,但我想说:"这里需要我!我要永远做这些残障孩子们的"好妈妈"! <详细> |
廖占富:坚守,只为圆儿时梦想
我叫廖占富,来自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永安镇石庙子村小。对一个贫困山区村小的教师而言,能参加全国师德楷模座谈会,是一份最高荣誉,我特别自豪,也非常感动。
小时候因为一件事情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要上大学,毕业后当一名人民教师,用知识改变家乡的贫穷和愚昧。1988年,我的高考分数超出大学录取线30多分,却因视力问题,与大学梦失之交臂。好在当时农村特别缺教师,我就主动到火天岗村小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
当时的村小没有水、没有电,一眼望去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同为代课教师的张兴琼老师,也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告诉我以前来这里的老师有的呆上一学期,有的一两个月,由于吃不了这份苦就走了,她希望我能坚持住。不到一年,我就矛盾起来,想辞职不干。主要原因是条件很差,晚上学校只剩我一人,山间有野兽的叫声,寝室后面又是坟地,既孤寂又害怕,加之山高冬天经常大雪封山,有时一个月都下不了山。后来还是想到儿时梦想,我才得以坚持下来。 <详细> |
农加贵:"麻风村"孩子的人生灯塔
我叫农加贵,是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的老师。我是快50岁的人了,没出过几次远门,工作29年来面对的仅有十几个,最多也就是二十几个小孩讲课。今天能到北京来参加全国师德楷模座谈会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基层一线教师的关心、关怀、关注。
我任教的学校叫落松地小学,曾经是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集中医治麻风病人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麻风病在广南盛行,人们只要一提到"麻风病"三个字,就谈虎色变、避如瘟疫,也正因为如此,没有人愿意走进"麻风村",更别说到那里教书了。
我由于家庭贫困,读到高二就辍学了,当民办教师的叔叔劝我到"麻风村"去教书。1986年,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和叔叔一起走进了"麻风村"小学。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到学校的时候,8个家长带着12个孩子来了,大的11岁左右,小的5、6岁。看到被病魔侵蚀得躯体严重畸形的家长,当时我只想掉头逃跑,但看着远远盯着我的渴求知识的孩子,我怎么忍心让他们失去读书的机会?我最终决定留了下来,这一坚守就是29年。 <详细> |
加措:喜欢那些有残缺的孩子才是最深沉的爱
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民主教学点属于最为偏僻的山村之一,交通极其不便,群众生活条件艰苦。作为一名长期在基础教育事业奋斗的基层教师,我从不畏惧贫寒和偏僻,因为那里的人们需要用知识改变命运,通过知识引领梦想,实现各自美好的夙愿。
走出大山是生活在这里每个孩子的梦想,唯有知识才能改变这里的现状。为了孩子们一生的梦想,我暗自立誓,一定要坚守岗位,铸就奇迹,为了实现让孩子们逐一走出大山、走向大学、走向城市、走向人生的巅峰。
从此我克服了生活及工作上遇到的种种困难,承担起实现梦想的重任,这一路就过去了19年的岁月。我总是起早贪黑地补习孩子们的功课,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我们就像一家子,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孩子们喜欢上我,变得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成绩不断进步。虽然我们这一路不断地克服没有桌凳、没有黑板、没有课本的困难,但是孩子们的教学成果是榜上有名,令人窃喜的。 <详细> |